第八章 神的领地(第3/11页)

我却不这么认为,我觉得在这里发现地底秘密的可能性是最大的。如果罗克会在他走过的每一站都打下深入地底300米的地洞的话,那么撒哈拉沙漠中的这一个很可能会和其他地方不一样,因为其他地方都是在人口稠密的城市里,只有这个是在荒漠中(当然还有一个在南极洲,我想进入那片无人区比进入撒哈拉还要艰难百倍),运输仪器将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而且黄沙滚滚,遮天蔽日,要想在一片荒漠中找到某个点根本难以做到。所以我认为,在撒哈拉我们很可能有和其他地方不一样的发现,如果那个洞口还存在的话,会比其他地方容易辨认,说不定有着特殊的地貌标志。还有一点,撒哈拉是荒漠,人烟稀少,就是靠无线通信设备的联络都很难找到同伴,那我们的安全系数要大一些。也就是说,除了自然环境的阻碍之外,不用防备其他人为的干扰和威胁,自然环境的恶劣虽然不容易克服,但比起人心的鬼蜮伎俩来,又简单得多了。

关于这个问题,我和丹尼以及凝雪讨论了足足一天,最后还是我占了上风,两人同意了进入撒哈拉沙漠的方案。

我们只好请求威尔斯的帮助,他很爽快地答应了,叫人准备了充足的食物和装备,命令属下用船将我们送到利比里亚的蒙罗维亚,并资助了我们一笔不小的费用(我们现在是身无分文,连信用卡都丢进了大西洋里),丹尼许诺等回到美国之后一定加倍奉还,威尔斯只是很绅士地笑了笑!

在我们到达波拿哩葛岛的第八天,终于又再一次拔锚起航,向未知的旅程继续进发了。

【三】

蒙罗维亚既是一个港口城市,又是利比里亚的首都,因为毗邻大西洋,也算是北非一个举足轻重的大城市,不过说实话,比起美国一般的临海城市来就相差很远了,甚至连中国的青岛都比不上。

南非地区小国林立,语系驳杂,我和丹尼在那里简直成了聋子,倒是凝雪的语言天赋再一次帮了大忙,在威尔斯派遣的船只返回之后,凝雪就成了我们得以和当地土著沟通的唯一媒介!据凝雪自己说,她天生就具有语言天赋,就是再复杂的语言系统,她也只需要短短的三个月就能完全掌握,她十分自豪地向我们炫耀,自己已经掌握了一百多种语言,这其中还包括久已失传的古藏语和古罗马语。我想她的这种能力恐怕也只有我曾经十分仰慕的一位探案前辈可以与之一较高下。

沿途遇到了许多皮肤黝黑的矮小土著,我还半开玩笑地问丹尼,回到这里有没有一种寻根的亲切感,却被他不置可否的苦笑给应付了过去。

其实北非并非完全以黑人为主,在广袤荒芜的沙漠绿洲中,还有许多阿拉伯人,为了尽量掩饰我们与当地格格不入的相貌,我和凝雪在蒙罗维亚挑选了阿拉伯服饰作为掩护,而丹尼则打扮成了一个发育特异的黑人土著,虽然他高大壮实的身躯和瘦小的当地人差别很大,走在人群中总像一头夹杂在羊群里的骆驼那样突兀显眼,但只要他不说话,别人也不容易分辨出他的身份。

美达不雅冈在尼日亚和乍得交界的位置,而我们要去的地方是位于美达不雅冈二百多千米的一片荒漠里,从地图上看应该属于乍得境内,但荒漠中很少有人,国界线更没有十分明显的区隔,所以我们打算乘飞机先从蒙罗维亚直达尼日亚首都阿加得兹,再从那里坐骆驼赶到美达不雅冈,在当地找一个向导,然后深入沙海。

一路上我们都尽量保持缄默,以免露出任何马脚,引起别人注意,和人打交道的任务都交给了用白纱遮住脸颊的凝雪。

我们是在第三天傍晚时分赶到美达不雅冈的。这里已经深入沙漠,放眼望去,黄沙滚滚,了无生机,人们常用炼狱来形容这种被人类遗忘的地方,现在看来一点也没有错。白天跋涉在几乎可以将人整个蒸发掉的烈日下,而每当夜晚来临,我们还要面临寒冷的考验,从一个极端转换到另一个极端的速度太快,我们的身体明显难以适应这种挑战,每天早上醒来时都是昏昏沉沉的,只有在尽情地享用皮囊里甘洌的清水时,脑子才会蓦然清醒许多。

幸好这三天里天气状况出奇的稳定,没有刮起大沙暴或者发生使人闻之丧胆的雷暴等恶劣天气,当然,更要感谢与我们一路同行的当地运输驼队,正是因为他们的带领,我们才没有迷路,要不然我们三个人恐怕永远也不可能找到几乎只有一个小村庄大小的美达不雅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