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被蒸熟的人(第5/7页)
“那么,李默然是因为整天和柴胡呆在一块儿才感染了这种病毒?”
我缓缓道:“或者,他还有可能亲口尝过,如果说一个敬业的植物学家能够不畏安危亲口分辨植物的成分,这个我一点也不感到惊奇!古时候不就有神农尝百草的传说吗?”
刘正点点头,又问:“那么,那张照片说明什么呢?”
“我也不敢肯定,但如果说这位医学专家曾经将这些柴胡用在给市民的中药方剂里,就很有可能将这种……病毒流传出去!”我说到病毒的时候微微顿了一下,不知道用这个词形容是不是准确。
“还有!”我继续说着,“我甚至怀疑他的死说不定也和这种病毒有关系!”
“你说的是齐思农?”刘正问。
“是的,这个问题也许李教授能够给我们一个答案,这也是我将这张照片拿回来的原因。另外还有一个疑点,也能够证实柴胡的变化和石蛋有关系。刚才那位毕主任说这株柴胡从翠山上移植下来不到一个月,本来的颜色就褪掉了,这说明正是翠山上的特殊土壤或者说是石蛋的特殊辐射导致了柴胡的变化,而并非这柴胡是一个特殊的品种。我想那种淡淡的红色是石蛋赋予的,它不但使柴胡发出了异彩,还能够催发柴胡本身的药物成分增加。这才是翠山上的柴胡在药效上有别于其他品种的原因所在!”
我们一边聊着一边向前疾驰,没用多长时间,就看到了那座在阳光下发着绿色光彩的翠山。
※※※
经过翠山旁边村落的时候,就见到几辆白色的救护车从村子里驶上大路,呼啸着和我们擦身而过。村落的路口还站着几名手拿警械的警察在维持治安,无数的村民排着队等在一边,瞪着惊慌的眼睛四下里瞧。
我刚想问刘正这是怎么回事,突然明白过来。昨夜的惊险遭遇又一幕幕地在脑海中缓缓闪过,两根折断的手指在汽车轻微的颠簸中隐隐作痛。
路口的警察看到刘正的车子,远远地打了个敬礼,刘正在他身边停了下来,摇下车窗问:“情况怎么样?”
“局长放心,一切正常!”
刘正道:“要注意态度,别造成村民恐慌,注意安全!”
那名警察又敬了个礼,答应了一声是。刘正又开动了汽车。
我问刘正:“带村民去哪里检查?”
“市区!镇上的医疗条件太差,怕出了漏子,说实话,一想到昨天晚上,应该说今天早上那一幕,我心里还觉得后怕,安全起见,只有调动警力维护治安了!”刘正无奈地说。
※※※
到了翠山脚下,车子还是停在离昨天晚上事发地点不远的地方。我们下了车,看到田地里许多杂乱的脚印和汽油流溢的痕迹,地面上还有许多碎裂成一小块一小块的玻璃,都不禁叹了口气。
我们向山上爬了一段,随便选了一株柴胡,戴上手套用铁锨轻轻地挖起来。由于害怕其中真的含有致病的病毒成分,所以我很小心,尽量不使它的枝叶碰撞到自己身上。但是,一想到说不定自己已经身受感染,还这么谨小慎微未免有点可笑,但是要真是不管不顾地拖拽挖掘,心里还真有点害怕。
刘正看我右手不方便,就接过来铁锨,动手挖起来。
他刚挖开了一个小洞,就听到远远的有人叫道:“闪开了,大家都闪得远远的!”听那声音好像从山顶传来,我不禁抬头看去,心里疑惑,不知道这些人在山顶上搞什么名堂。
正在我心里狐疑的时候,突然听到轰的一声闷响,只觉得自己站立的地面也轻轻地晃了一下。
“怎么回事?”
刘正摇摇头,表示自己也不清楚,于是我们先不挖了,疾步向山上爬去。
前面说过,这山并不高,我们一路直上,也就二十多分钟的时间,就已经接近山顶。这时,又听到轰的一声闷响。脚下震动得更加剧烈,好像突然发生了七级大地震一样。头顶上一股浓烟化作扭曲的长条形状,向空中射出,又缓缓地弥散开来。
我猜想一定是有人在炸那个石蛋所在的窄洞,于是更加快了步子!
等我爬上了山顶,就见到一群身穿爆破服的人在山顶上穿梭忙碌。
我大声问道:“你们在干什么?”
这些人都回头看了我一眼,没有人理我,又回头继续忙活起来。只有其中一个人向我走了过来,边走边摘下脸上的面罩,道:“刘局,异先生,你们怎么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