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第6/10页)
这位做卫浴生意的瑞典商人重新关好门窗,拉上窗帘,脱去睡袍,按下播放键,继续看他的经济节约型消遣节目。
蒙克神不知鬼不觉地从七楼的走廊走过去,走下楼梯到了街上,与等在宝马汽车里的车臣人马戈茂德会合了。
半夜时,三个人带着一只小小的公文箱进入了741房间,又是使用万能钥匙。他们鼓捣了二十分钟后离去了。
凌晨四点钟,一件后来被证明含有三磅塑胶炸药的设备在741房间的天花板下面爆炸了。刑事技术人员将会推断出炸药是安放在床上的家具堆顶上的,精确地炸毁了楼上房间的床铺中心。
841房间被彻底掏空了。床垫和羽绒被子被炸成了碎片,大部分已经烧焦了,散落在四处,地上有床架、衣柜和壁橱的木料碎片,还有镜子和灯具的玻璃碎片,以及人的骨头碎片。
四个应急服务机构都赶过来了。救护车来了,但很快又走了,因为除了走廊里三个房间歇斯底里的房客以外,没有其他人可以救护。而那些大呼小叫的房客不会讲俄语,救护人员不会讲外语。看到没人受伤,他们把狂呼乱叫的房客交给夜班经理,然后就离去了。
消防队来了,但虽然受影响的两个房间里的东西都被爆炸时产生的高温所烤焦,但实际上没有物品在燃烧。刑事技术人员有许多事情要做,把每一件碎片都装进袋子里,包括人的残片,以便以后分析鉴定。
按照民警局一位少将的命令,刑侦处代表博罗金警官来到了现场。他只看上一眼,就明白房间里剩余的东西都没有巴掌那么大,地面上有一个吓人的直径四英尺的窟窿,但卫生间里有些东西。
卫生间门显然是关着的,因为它已被炸得粉碎,碎片落到了台盆里。门框的墙面崩落下来了,是受到了外侧的爆炸冲击力。
废墟下面有一只公文包,已被烤焦了,外表伤痕累累。但里面的东西倒还完整。显然,在发生爆炸之前,这个公文包肯定是放在了最隐蔽的地方,在卫生间内墙上面的抽水马桶和坐浴盆之间。从破裂的水管里流出来的自来水已经把公文包浸透了,但里面的内容倒没事。博罗金打量了一下,趁无人注意时把两份文件塞进了衣服里。
喝咖啡时,格里辛上校拿到了那两样东西。二十四小时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心情。他满意地凝视着那两样东西。一份是文件,是用俄语写就的,他认出来是《黑色宣言》。另一份是美国护照。里面的名字是杰森·蒙克。
“一个是进来,”他心里想着,“一个是出去。但这一次,朋友,你没能出得去。”
那天还发生了两件事情,但都没有引起任何注意。一位持布莱恩·马克斯护照的英国人,乘坐下午的定期航班从伦敦抵达了莫斯科谢列梅捷沃机场,另两个英国人驾驶一辆沃尔沃轿车从芬兰边界穿越过来了。
对于机场的官员来说,新来的这个人只不过是几百个似乎不会讲俄语的旅客之一。与其他人一样,他通过机场的各项检查,最后走出机场,招了一辆出租车,要求去莫斯科市中心。
在一条街道的拐角处,他打发了出租车,确信自己没被跟踪后,步行走到一家小小的二等旅馆,他已经在那里预订了一个单人房间。
他的外汇申报单表明,他获准携带了数额不多的英镑,这个在他离开的时候,还必须重新申报或者出示外汇兑换的水单,他的一些旅行支票也要符合这些规定。他的外汇申报单没有提及那些砖头般厚的面值百元的美钞,他是用胶带把美元纸币分别捆在他的两条大腿后侧的。
他其实不姓马克斯,但与卡尔·马克思的马克思发音相同,为此还曾遭到为他制作护照的技师的取笑。在选择范围内,他保留了自己的布莱恩真名。实际上,他就是会说俄语的前特种部队战士,9月份被奈杰尔·欧文爵士派来执行过侦察任务。
安顿下来后,他着手各项准备工作和采购任务。他从一家西方开办的租车行里租了一辆小轿车,去探察了一个郊区,那是在莫斯科最南边的伏龙索沃区。
两天时间里,在不引起人们注意的前提下,他不断地去观察一栋特定的建筑物,那是一座没有窗户的大型仓库,白天不断有重型卡车进进出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