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第4/10页)

最后,拳头落在他那瘦骨嶙峋的胸腔上。肋骨被打断了,两根断裂的肋骨深深地扎进了肺叶。他的喉咙里涌上一股热乎乎、甜丝丝的黏液,堵住了他的气管。

他的视线变窄,眼前看到的不再是兵营军械库后面的灰色混凝土房间,而是一个晴朗的日子,阳光下有一条沙土路和一片松林。他没有看见说话的人,只听到一个声音对他说:

“来吧,朋友,喝啤酒……喝啤酒。”

光线逐渐暗淡,变成了灰蒙蒙的一片,但他依然能够听到那个声音在重复他听不懂的词语。“喝啤酒,喝啤酒……”然后,光线便永远消失了。

美国,华盛顿

1985年6月

从奥尔德里奇·埃姆斯得到第一笔五万美元现金起,已经过去快两个月了。那天,他只用了一个下午的时间,就几乎把中情局行动部整个苏联东欧处给摧毁了。

他在午饭前已经把三○一号绝密档案搞到了手。他把这份重达七磅的机密文件和往来的电报全部从书桌上收起来,装进两只塑料购物袋里。他带着这些东西穿过迷宫般的走廊,乘电梯到了一楼,用身份证刷了一下,随后通过旋转门走出大楼。卫兵没去拦住他询问袋子里装着什么。他在巨大的停车场里找到自己的汽车,行驶二十分钟抵达了乔治敦,那是华盛顿郊外的一个优雅小镇,以诸多欧洲风格的饭店而闻名。

他来到查德威克,一家位于K街高速公路下面的滨水酒吧兼饭馆。他在那里与安德罗索夫上校派来的人接上了头。作为克格勃的情报站长,安德罗索夫知道,如果他亲自来接头,很可能会有联邦调查局特工盯梢。接头人是一名普通的苏联外交官,名叫楚瓦金。

埃姆斯把带来的东西递给那个苏联人。他从不要价,但每次收到的现金总是数额巨大,从第一笔报酬起,总数就足以使他成为百万富翁。苏联人支付价值很高的硬通货美元时通常很吝啬,但他们自此之后便没有讨价还价过。因为他们知道,自己已经挖到了最关键的主矿脉。

离开查德威克后,那两个袋子被送进苏联使馆,随后送抵莫斯科,来到克格勃第一总局的亚谢涅沃总部。在那里,情报分析员惊讶得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这次漂亮的行动立即使安德罗索夫成为明星,使埃姆斯成了天底下最宝贵的资产。克格勃第一总局局长弗拉基米尔·克留奇科夫将军,原先只是一名普通特工,在安德罗波夫把他塞进第一总局后,他慢慢爬上了高位。他立即下令组建一个绝密工作小组,专门处理埃姆斯提供的文件。埃姆斯的代号是“铃铛”,这个专案小组因此被称为“铃铛小组”。

购物袋里有十四名间谍的详细资料,几乎是中情局苏联东欧处在苏联的全部资产。档案里没有提到他们的实际姓名,不过其实根本就没有这个必要。

任何一名反间谍特工,只要告诉他在他所在的网络里有一个叛徒,告诉他该人是在波哥大被招募然后调到莫斯科、现在在拉各斯工作,他很快就能够得出结论:只有一个人符合这条描述。通常,只需查阅一下记录,情况就会一清二楚。

后来,根据中情局的一位资深情报官估算,1985年夏季过后,有四十五起反克格勃的行动遭遇失败。这实际上是中情局的全部项目。1986年春天之后,三○一号档案内提及的为中情局工作的所有高级间谍,全都失去了作用。

乔克·麦克唐纳在下午晚些时候抵达了希思罗机场,他的第一个电话打给了位于沃克斯豪尔大厦的英国秘密情报局总部大楼。他一身疲惫,虽然冒险在飞机上打了个瞌睡,但现在他很想去俱乐部洗个澡,然后好好睡一觉。他和妻子都居住在莫斯科,他们在伦敦切尔西的公寓已经租给了别人。

但他还是想在休息之前,把锁在手腕上的公文箱内的文件交到总部。局里的公务汽车在希思罗机场接到他后,一路朝绿色玻璃和砂石建成的大楼开去。秘密情报局如今所在的大楼位于泰晤士河南岸,是七年前从破败古旧的世纪大厦搬到这里来的。

到机场接他的年轻实习生协助他通过了大门口的安全系统,最后,他终于把文件放进了苏联处处长的保险箱里。这位处长同事热情欢迎他的到来,但颇感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