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第10/10页)
部队里奉行打压和群体控制。这小伙子干得很出色,获得了极为珍贵的嘉奖,被选拔进入了列宁格勒军事外语学院。那里实际上是克格勃的培训院校,在克格勃内部被叫作“干部学校”,出来后都是当官的料。干部学校的毕业生以冷酷、奉献和忠诚而闻名。年轻人在那里又一次显露才干,并再次获得嘉奖。
这一次,他被调任到克格勃第二总局莫斯科州(包括莫斯科市和莫斯科地区)分局,他在那里工作了四年,被誉为聪敏的情报官、彻底的调查官和顽强的审讯官。他确实对审讯很在行,还撰写了一篇评价很高的有关审讯的论文,并因此被调到了第二总局的总部。
此后他便再也没有离开过莫斯科,一直以总部为基地。他的工作主要针对他所仇恨的美国人,监视他们的使馆,跟踪他们的外交人员。其间,他在调查机构工作过一年,然后又回到了第二总局。上级情报官和教官专门抽时间在档案中对他做出评价,叙述了他对英国人、美国人、犹太人、间谍和叛徒的刻骨仇恨,还有他在审讯时所施展的那种难以解释但还算可以接受的野蛮手段。
博亚罗夫将军微笑着合上档案。他找到了他需要的人选,如果想迅速得到结果又不把事情搞砸,那么阿纳托利·格里辛上校正是他要寻求的人。
在剩余的十三人当中,有一个人很幸运,或者说,很聪明。谢尔盖·博凯是苏联军事情报局驻希腊雅典的一名情报官。他突然接到返回莫斯科的命令,理由是他儿子在军事学院的考试出了问题。他碰巧知道他儿子的学习成绩很好,于是故意耽误,错过了已经预订好的回程飞机,与驻雅典的中情局情报站取得联系,然后被匆匆送出了雅典。
其他十二个人被悉数拿下,有些是在苏联境内被捕的,另一些是在国外被抓的。那些在国外的人被各种编造的理由骗了回来,在下飞机时全被逮捕了。
博亚罗夫选对了人。十二个人全接受了严厉的审讯,并且都招供了,要不然,会受到更为严厉的审讯。其中有两个人在劳改营被关了几年后逃了出来,如今居住在美国,其余十人则在遭受严刑拷打后被处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