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部 旅 程 16(第5/9页)

史蒂夫・希尔的脑海里浮现出这种可怕的爆炸之后一座港口城市的惨状,恐怕连郊区都难以幸免。

“这类的化工船是否都在检查?”

“每一艘都检查过了,大型的、小型的、微型的。我们的危险货物小组只有两个人,但他们都是好样的。事实上,刚才他们已经进行到了最后几艘液化石油气运输船。

“至于杂货船,它们数量太多,我们不得不去掉一万吨以下的船只。除非它们进入美国东、西海岸的禁区。之后将由美国人去检查。

“至于其他的,世界上每一个港口都已接到通知,西方情报机关认为公海上也许有一艘遭劫持的‘鬼船’在航行,他们必须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但坦率地说,可能成为‘基地’组织目标的港口,肯定应该是在西方的某个发达国家,不会是尼日利亚、柬埔寨,不会是穆斯林国家、印度教国家或佛教国家。这样,剩下的非美国港口就不到三百个了。”

有人敲了一下门,接着一个脑袋探了进来,脸颊红扑扑的。这是个年轻人,名叫康拉德・菲普斯。

“刚刚检查了最后一艘船,萨姆。‘威廉米娜・桑托斯’轮,从委内瑞拉港口加拉加斯出发,要去美国南方的加尔文斯顿,情况正常。美国人准备登轮检查。”

“全都检查完了?”希尔问,“世界上每一艘液化石油气运输船都没问题?”

“这种船的数量并不多,史蒂夫。”西摩尔解释。

“看来,液化石油气运输船这个想法也是一条死胡同。”希尔说完就站了起来,准备返回伦敦了。

“有一件事让我有些担心,希尔先生。”危险品运输专家说。

“叫我史蒂夫吧。”希尔说。在秘密情报局,除了局长,大家都不分职位高低直呼姓名,体现出一个团队的团结精神。

“嗯,三周之前,一艘液化石油气运输船全体船员遇难。”

“哦?”

“其实,没人看见船只下沉。船长曾用无线电呼救,说他船上机舱发生火灾,无法自救。然后就消失了。船名叫爪哇星辰。”

“有什么线索吗?”

“嗯,线索有。在船长结束通讯之前,他报出了船只的确切位置。首先赶到现场的是一艘从南方过来的冷藏船。该船长报告说在现场发现了自动充气小艇、救生衣和遇难船只的各种漂浮物。没有人员幸存的迹象。此后再也没有这艘船的船长和船员的任何消息了。”

“一场悲剧,但那又怎么样呢?”希尔问道。

“是海难发生的地点,先生,哦,不……史蒂夫。在苏拉威西海,距离那个叫拉布安岛的地方只有两百海里。”

“哦,糟糕。”史蒂夫・希尔说,然后他就返回伦敦去了。

史蒂夫・希尔驾车返回伦敦时,里士满伯爵夫人号货船已经穿过了赤道。它朝着西北偏北方向航行,只有驾驶员知道确切位置。它正在奔赴亚速尔群岛以西八百海里、美国海岸以东一千二百海里的一个地点。如果朝正西延伸,这个航向指向美国人口稠密的切萨皮克湾顶端的巴尔的摩。

伯爵夫人号上的人开始为进入天堂而作准备。包括剃去身上的体毛,书写最后的信仰声明。这些声明是对着镜头、由书写人大声宣读的。

阿富汗人也宣读了他的声明,但他选择了用普什图语。尤素夫・易卜拉欣在阿富汗待过一段时间,也会几句普什图语。他尽力试图理解,不过,即便他精通这种语言,他也挑不出这份声明的毛病。

这个阿富汗山民在声明中说到,他被美军的火箭搞得家破人亡,而很快,在他得以对撒旦伸张最后正义的时刻,他就能与家人相会,他感到由衷的高兴。他在宣读时明白,这些声明实际上都抵达不了彼岸。这一切都将由苏莱曼用数码设备发送出去——在他自己死去之前,在他的设备与他同归于尽之前。似乎没人知道他们将如何死,美国将遭到哪种形式的正义惩罚——除了那位爆炸专家和易卜拉欣本人。但他们什么也没有透露。

由于所有船员一日三餐都在吃冷餐的罐头食品,所以没人发现厨房里少了一把七英寸长的切肉刀。

在没人注意的时候,马丁悄悄地在磨刀石上把刀刃磨得极为锋利。他想在夜深人静时潜往船尾去割破那艘小艇,但经过再三考虑他放弃了这个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