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 撬 棍 8(第5/7页)
施工队伍来自陆军工程兵部队。根据华盛顿州警方的提议,建筑材料在当地采购。按照“无须知道”原则,参与施工的人只获知这座木屋要被改造成一个高度安全的研究中心。实际上,它将成为只关押一个人的监狱。
在苏格兰高地的福布斯城堡,培训工作已经紧张有序地开始了,而且还将越来越紧张。麦克・马丁已按要求脱下西服,换上了普什图部落人的衣袍和头巾。同时,他的头发和胡子也在任其疯长。
清洁女工被允许住在这里,不过她对“兽穴”里的这位客人没有丝毫兴趣,花匠赫克托也是一样。第三个留在城堡里的人是前特空团中士安格斯,他已经当上了福布斯伯爵这块领地的总管和保安。任何想私自闯入的人将会发现,在安格斯的地盘上动手是不明智的。
其余的“客人”则来来往往,除了两个必须长期留下来的。一个是纳吉布・库雷希,他是阿富汗人,曾在坎大哈当过教师,在英国避难时入籍英国,现在是政府通讯总局的翻译。他从原先的工作岗位上被抽调到了福布斯城堡。他是语言教师,负责讲解普什图人的所有语言和行为规范。他还要讲授身体语言、手势、如何下跪、如何吃饭、如何走路以及祈祷的姿势。
另一个是塔米安・戈弗雷博士。她六十五岁左右,一头银发在脑后结了一个发髻。多年前她嫁给了保安局(军情五局)的一名高级官员,两年前丈夫去世。由于她是“我们的人”——正如秘情局中东处处长史蒂夫・希尔所说的,她对安全程序,即“无须知道”原则并不陌生,绝对不会向任何人提及她曾经在苏格兰逗留过。
而且她无需别人告知就知道,她要教导的这个人将要赴汤蹈火、深入敌后,因此她决心,不能由于自己的疏忽而导致他出错。她的专长是《古兰经》,她本人就像一本活的《古兰经》。此外,她的阿拉伯语也炉火纯青。
“你有没有听说过穆罕默德・阿萨德?”她问马丁。
他承认没听说过。
“那么我们就要从他开始讲起。他出生时的名字是奥波特・魏斯,是一个德国犹太人,后来他转信伊斯兰教并成为伊斯兰教的最伟大学者之一。他写下了也许是最好的关于‘伊斯拉’的评论,关于这段从阿拉伯通向耶路撒冷继而通向天堂的旅程。这是构成一天五次祈祷的原则,是信仰的基石。你小时候应该在古兰经学校里学过这个。还有你的伊玛目,他是一个瓦哈比教派的教徒,他必定坚信这是一次真真切切的旅程,而不是梦想或幻觉。所以你也要这么相信。现在我们学习每日祈祷,请跟我念……”
旁边的纳吉布・库雷希颇有感触。她对《古兰经》知道得比我还多,他沉思着。
在课间的户外活动时间,他们穿上保暖的衣服去爬山,安格斯跟在后面,名正言顺地扛着他的那支猎枪。
虽然自认为懂得阿拉伯语,麦克・马丁深知他还有许多东西需要学习。纳吉布・库雷希教他带有普什图口音的阿拉伯语。至于伊兹玛特・汗的声音,关塔那摩湾监狱曾经把他用阿拉伯语与狱友说的话录了音,以防他会吐露什么秘密。他从没有吐露过什么,但对库雷希先生来说,他的口音是珍贵的,可以教学生模仿。
虽然在苏联侵占阿富汗期间,麦克・马丁曾与穆斯林游击队一起在山区逗留过六个月,但那是十七年前的事了,他已经忘记了很多。尽管大家都认为马丁肯定无法以普什图人的身份混入该族群,但库雷希先生仍坚持用普什图语训练他。
其实最关键的只有两件事:祈祷仪式,还有那个阿富汗人在关塔那摩湾时发生过什么。而关塔那摩湾D营的审讯官主要来自中情局。马雷克・古米尼副局长已经找到了从伊兹玛特・汗抵达开始就担任审讯官的三四个中情局员工。
迈克尔・麦克唐纳飞回美国兰利去与那几个人一起待了几天,榨干了他们能够回忆起来的每一个细节,拿到了他们所做的记录和录音。他此行的借口是,根据“不再危险”规则,中情局想确认一下是否可以释放伊兹玛特・汗。
审讯官们都异口同声地认为这个普什图山区的勇士、塔利班指挥官是所有在押囚犯中最顽固的。他很不合作,极少说话,从不抱怨,能忍受惩罚和最艰苦的条件。但大家都认为,如果你凝视他的黑眼睛,便能看出他想拧断你的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