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第4/5页)

鼹鼠在独自爬行,这时候他看见,或者他以为看见了一抹十分暗淡的亮光从前面的一个拐角处移动过来。它是如此暗淡,以致他认为也许是视网膜的错觉。他静静地滑到拐角处停了下来,右手握着手枪。那道亮光也停住不动了,就在拐角的另一边。他这样静静地等待了十分钟时间,根本不知道他的伙伴已经没有跟在他的身后了。然后,他决定打破这种僵局。他转过了那个拐角。

三米距离之外有一个越共,四肢着地趴在地面上,他们之间就是那个光源:一盏椰子油灯,漂浮着一条细细的灯芯。看来那个越共是一边把油灯往前推进,一边爬行去完成他的任务,也就是去检查那几个隐蔽的陷阱。在半秒钟时间里,这两个对手互相对视着,然后两人都做出了反应。

那个越共用手背把滚烫的油灯弹向了美国人的面部。亮光立即熄灭了。德克斯特举起左手去保护自己的眼睛,手背顿时产生了一阵热辣辣的感觉。他听到一阵狂乱的窸窣声,是那人爬回到前方地道去的声音,他用右手开了三枪。他很想把剩余的另三发子弹也打出去,但他不知道前面还有多少敌人。

狗獾和鼹鼠所不知道的是,他们正在爬向越共的整个战区指挥部。守卫在那里的是五十名铁杆越共游击队员。

当时在美国有一个秘密的小单位叫“有限战争实验室”。越战期间,这些科学家们凭空想象出一些旨在帮助地道老鼠们的妙计,虽然他们没有一个下过地道。这些妙计到了越南,让那些真正下地道的老鼠们去使用。地道老鼠们试用后,发现根本不管用,就把它们退回去了。

一九七〇年夏天,“有限战争实验室”开发出一种新型的枪械,可用于狭窄范围内的近距离作战。这种枪是在点44口径的玛格南手枪[5]基础上改良的,枪管缩短为七厘米,便于携带和使用,但弹药很特殊。

这种点44枪弹的弹头很重,分成四块,在弹壳里是一个整体,但从枪管里射出来后就变成四颗子弹,而不是一颗。地道老鼠们发觉这种手枪在近距离作战时效果很好,能在地道里形成致命的威胁,因为开了两枪后,前方的地道里就会有八颗子弹,而不是两颗,击中越共游击队的机会就大大增加。

这种枪械一共只生产了七十五支。地道老鼠们使用了六个月,然后它们被收回去了。有人已经发现他们很可能违反了《日内瓦公约》。所以能被追查到的七十四支史密斯和威森[6]被送回美国去了,此后再也没有露面过。

地道老鼠们有一条简短的祈祷语。“如果我中了一弹,那是命中注定。如果我中了一刀,那是我运气不好。但仁慈的上帝呀,请千万别把我活活地埋在那里。”

一九七〇年夏天,狗獾被活埋了。

要么美国大兵们不应该那会儿下地道,要么从关岛起飞的B-52轰炸机不应该那会儿在三万英尺的高空投弹。但有人给轰炸机下达了命令,而且忘了通知地道老鼠们。

这种事情确实发生过,不是很多,但当过兵的人都遇见过这种由于粗心大意造成的错误。

当时有一种新思路,用B-52轰炸机进行大规模轰炸去摧毁地道系统,把越共埋葬在里面。新思路的一部分原因,是美国人心理的变化。

在美国,当时的主流民意是全面反对越战。家长们与他们的孩子一起参加示威游行。

在战区,三十个月前的越共“春节攻势”仍然让大家记忆犹新,美军的士气已经降到了最低点。最高司令部里大家都闭口不提,但高级军官们越来越普遍地认为这场战争是打不赢了。距最后一名美国大兵登上最后一架离开那里的飞机,还会有三年时间,但在一九七〇年,美军决定一劳永逸地用炸弹摧毁“自由战区”里的地道系统。铁三角是一个自由战区。

整个第二十五步兵师就驻扎在那里,轰炸机接到的命令是不得把炸弹投到离美军部队的三公里之内。但那一天,最高司令部忘记了狗獾和鼹鼠,他们在另一个作战师。

他们正在边蓄郊外的第二层地道里。这时候,他们与其说是听到,倒不如说是感觉到他们头顶上方第一波炸弹倾泻下来。他们忘了越共,狂乱地爬向通往上一层地道的竖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