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碎尸(第5/8页)

“勘验犯罪现场时,勘验人员的数量有个TWO法则:人太少了会疏漏证物,人多了有可能不小心损坏证物,而两名勘验人员则刚刚好,这就是为什么我叫上你的原因。咱们俩,够了,叫上林科长,就变成了三个人,没必要。”刘思缈说完,又补了一句:“这和他支持不支持我工作,无关!”

说完,她就提着银灰色的现场勘查箱登上了土丘。

说是土丘,倒不如说是草丘更合适,坑坑洼洼地覆满了高矮不齐的野草和灌木,像是一锅沸腾的水,怒放出无数绿色的蒸汽。其间也有几处光秃秃的黄土地,如同鬼剃头似的。尽管不远处就是躁动的运通快速路,但这个土丘却如此阴险和冷酷,仿佛是蹲在草丛中,随时准备在都市的动脉上狠狠咬上一口的怪兽。

刘思缈和蕾蓉,一个从东到西,另一个从南到北,各自勘查了一遍,经过抛尸中心点时也不停留,目的是勘查足迹和寻找除尸体外的其他证物。土丘虽然很小,但她们弯着腰,低着头,拨开蜇人的荆棘,小心翼翼地使自己的足迹不与嫌疑足迹相重合,不时拿镊子,按照“一切不属于现场原始环境的存在皆可视为证物”的原则,将疑似证物一一装进纸制证物袋。

但是,装有碎尸的黑色塑料袋旁边的那个火柴盒,两个人却暂时都没有动,有如达成了默契一般。

走格子结束,两人都感到腰酸背痛。蕾蓉捶着腰说:“你有什么想法,现在可以谈谈吗?还是按照无语原则,咱们保持沉默?”

刘思缈把缠绕在头发上的那些草粒慢慢地摘下来:“附近又没有围观者,当然可以交流,除非,你我之间有一个是凶手。”

话太冷,以至于蕾蓉的身子轻轻一颤:“你说的这是什么话啊!”

刘思缈也觉得自己说得不合适:“对不起。我谈谈我的看法。首先可以肯定的是,这里仅仅是埋尸现场,而不是凶杀现场,因为没有任何搏斗痕迹。现场可疑的足迹一共有三趟,都是有进有出。足迹均为皮鞋造成,规格也一致。所不同的是前两趟足迹的鞋底花纹呈横向波浪形,而第三趟足迹显示的鞋底是圆点横条花纹……”

“这么说,前两趟是一个人留下的,第三趟是另一个人留下的?”

蕾蓉没想到刘思缈在这么短的时间就能掌握如此多的信息,感到非常好奇。

刘思缈摇了摇头:“现在还不能肯定。鞋底花纹虽然不同,但鞋的规格一致,所以更可能是同一个人换了双鞋导致的。这三趟足迹,我按照新旧程度推断,为三个不同的时间走入现场形成。其中,第一趟的残留最为密集,范围也最大,显示这个人是把整个土丘仔细走了一遍,目的很可能是寻找哪个地方更适宜埋尸。”

刘思缈一面说一面按照足迹,像小鹿一样在草丛间模仿着走动,又道:“第二趟足迹,我认为是犯人在埋藏尸体时留下的。”

“为什么呢?”蕾蓉越发地好奇了,从足迹中怎么可能看出这么多的东西?

“每个人的行走都有自己的习惯,形成一定的步幅特征。步幅特征体现在左右脚运动之间的关系上,包括步长、步宽和步角。”刘思缈说,“正常行走条件下,人的步幅特征有一定的稳定性,但人的心理因素、地面条件和负重等,都会引起步幅特征的改变。”

“你看,这第二趟足迹,走向埋尸地点的与离开时的相比,在步幅特征上出现了明显的差别。”刘思缈指着地面对蕾蓉说,“幅度缩短了、宽度加大、步角明显缩小了,步行线有变成曲线状的特征。另外,此人的步态特征也变了——步态特征是指行走时每只脚在起脚、碾脚、落脚过程中的运步规律特点。第二趟足迹中,走向埋尸地点的足迹的步态特征,有压痕加重、重压部位前移、擦痕和挑痕加大、抠痕加重等改变,这说明了什么?”

蕾蓉摇了摇头。

刘思缈弯下腰,边做着背包袱行走的动作边说:“你看,只有在背负重物的情况下,步幅特征和步态特征才会出现这样的改变啊,而离开时没有了重物,步幅特征和步态特征就恢复了正常,和第一趟足迹完全一致了。”

“还有,根据鞋印长度、步长、压痕等推断,凶嫌的身高应该在一米八左右。”刘思缈沉思道,“但是,第三趟足迹就非常古怪了,我现在还搞不太明白两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