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第6/11页)

“你跟我说这些干什么?”池乔想着你去跟老张说呀,聊这些他最在行了。覃珏宇没有接茬,自顾自地说了下去,“东区这个项目,恒威原本只是想接着传媒集团的名义拿到批文,打着文化地产的由头争取更多的政策优惠。我相信这也是张旗舰最担心的一点,怕恒威过河拆桥。”张旗舰就是老张,传媒的老大。“传媒集团要上市,要做大做强,张总的发展思路也很清晰,以传统的传媒为产业核心然后辐射到周边产业,包括你们现在独资的A空间画廊,商业电台,跟人合资的私人会所,茶艺馆,包括跟演艺集团的商业合作,当然,最后还是想做文化地产。因为房地产的收益远远高于之前小打小闹的投资。”覃珏宇在电脑上展示的图片,清楚地把传媒集团的产业投资分布描绘得一清二楚。池乔听得一阵心惊,这人该不会是卧底吧?

“你说的这些跟我有什么关系?”池乔与其说不想听这些东西,不如说她不太习惯跟她讲这些东西的覃珏宇,这还是那个摄影跟班么?

“池乔,你这就是太聪明,缺点也是太聪明。明面上你一心做杂志,但是《名仕》这样的月刊凭什么一年可以做到5000万的广告额?因为《名仕》的核心竞争力是TCC。其他杂志做圈层,做直投,锁定的只是那几百位高端人群,但是《名仕》有几万的发行量,手里还有接近10000万名企业家会员。杂志只是你们的营销平台,辐射的是集团的其他产业,否则怎么会处处都有你们传媒集团的投资,虽然《名仕》依旧是传媒集团控股,但稀释了股权之后,也有了大大小小十几位股东,这股东有做高尔夫球场的,有做高端餐饮连锁的,有做房地产的,还有本地最大的汽车销售商。与此同时,这些不但成了你们的广告客户,作为股权交换,传媒集团也有他们的股份。我知道你是学金融投资的,这些道理你不可能不知道。换句话说,你与其是在打理一间杂志社,不如说你是在帮张总网络商业资源,建立商业人脉。我这么说,你不反对吧?当然,用你开会时的话说这叫圈层营销,或者说全媒体营销。”

“覃珏宇,我都不知道你把我开会时说的话记得那么清楚。”

“你别这样看着我,我说这些没有任何恶意,我只是不想看着你一脸无所谓,懂装不懂的想敷衍我而已。咱们说回东区这个项目吧,说实话以传媒集团在房地产行业的资历跟恒威合作本身就是一个以小博大的险局,说得好听点就是搭着大船赚点小钱,说得不好听点叫为人作嫁衣裳。但我有个不同的想法,我们可以重新签份协议,重新讨论融资比例和股权结构,目的是把东区这个项目做成真正的文化地产。”

“前一阵,我也出去实地考察了很多地方,像798也好,包括现在的浓园也好,所谓的文化地产都是以艺术为卖点,但运营的效果并不理想,至少好些地方都只能当成一个城市景点,样子是好看了,名声是好听了,但钱还不如修住宅赚得多。这是我弄得一份项目计划书,你看看,帮我出点主意。”覃珏宇的话锋实在转得太快,前半段还像个侃侃而谈的商业精英,后半句跟个大男孩一样干脆半趴在床上,把笔记本递到池乔跟前,眼巴巴地望着她。

池乔已经陷入一连串的打击中无法回神了,完全出于机械化地点着鼠标,走马观花地看着覃珏宇呕心沥血做出来的方案。

好半晌,池乔深吸一口气,“你的意思是要把东区打造成一个真正的文化集散地,有剧院,影院,画廊,博物馆,艺术展,还有配套的餐饮,商店,酒吧,咖啡厅这些?”

“你知道为什么那些名头很响的文化地产项目都属于叫好不叫座么?那是因为他们只瞄准了艺术,而没有做泛文化的概念。什么叫文化?文化就不应该只是单纯的艺术,曲高和寡,只能成为一个符号,而不是真正的融入日常生活里的东西。这个项目跟商业地产的唯一区别就是我们同样可以做商业地产里面赚钱的东西,但我们要赚得比他们高明,好看。”

“不,你认为我可以给你什么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