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送虫(第5/9页)
我们站起身走了几步。眼前出现了刚才和智佳合力挪到路边的水泥块。我蹲下身,张开两手,憋了口气推起水泥块。水泥块微微动了一下。重复一次,又动了一下。这时路灯突然变暗了。智佳就站在我身旁,看我没抬头,她也蹲下身,两只手抓住水泥块,和我朝一个方向推。我们就和这块水泥块一起沿着栏杆一点一点地移动着。
到了那个帐篷时,我们合力将水泥块举起。为什么会爆发出这样的力气,我也感到不可思议。都不用互相表示一下,我们就将这块水泥块扔到了下面。松开手的瞬间,我们还调整了一下水泥块落下的角度。桥下黑糊糊的什么都看不清,只能听到一声沉重的撞击声。
03
第二天起,我们和平常一样上学放学;和平常一样用微波炉热饭吃。只是不再去那个河边,也不再提起那天晚上的事。但是这都只到一周后的晚上,在客厅看到那条新闻为止。
“哥哥——”
“嘘——”
我将食指抵在嘴上,盯着电视画面。
画面中是那个地方。似乎是白天拍摄的影像,四角帐篷内的情景被照得很清楚。手提锅、收录机、煤气灶,以及那天晚上智佳脚下的帆布。“被害者的名字正在调查中”、“致命伤来自一块大水泥块”、“存在水泥块被从桥栏杆上扔下的可能性”。
接着就到了下一条新闻。
“死了……”
我对着电视嘟哝道。
“那个人死了。”
智佳什么都没说,只是在椅子上伸直身子,望着天花板。
那个大叔死了。
“是我们杀的……”
会被抓吗?警察会来吗?不,不要紧。谁也没有看到。扔下水泥块前,我确认了周围的情况。正好桥上没有车辆经过,也没有人走过。河边除了那个大叔一个人也没有。
——不。
“对岸的两个人……”
我话一出口,智佳就突然抬起了脸。
“可能看到了。”
桥上很亮。即使在对岸也能将什么人在干什么看个大概。
“不过,不要紧。因为那天晚上我们刚要捉虫时,对岸的手电筒光就不见了。回去了,那两个人一定是回去了。所以没有看到。绝对没有看到,没有看到就回去了。”
我像是在说给自己听一样不断地重复着这几句话。但无论怎么重复我还是不能放心。随着重复,冰冷的不安反而像干冰一样在胸中蔓延。
“哥哥——”
智佳从椅子上起身。
几乎是同时,我也站起身。
“去确认一下吧,确认一下就知道了。”
04
我们等了三天,因为我们觉得警察可能还徘徊在河边。最后,在那次捕虫的十天后,我们在晚上去了那个河边。只是这次去的并不是我们常去的地方,而是河的对岸。
“会在吗?”
“不知道。”
“如果在的话,怎么问?”
“交给我吧。”
在黑漆漆的路上,我们蹬着自行车,朝着河岸的方向前进,同时快速地交谈着。那两个人是否会在对岸的河边?是否今天也来捕虫而被我们好运气地碰到?那两个人,那两个和我们差不多的兄妹。
不,实际上我并没有考虑那些事情。“对岸的两个人”可能根本不是兄妹。可能既不是二人组也不是小学生。对于只能看到手电筒光亮的我们来说,根本不可能知道这些。
过了桥,到达对岸。周围的景色和平时的河堤没有什么两样。我们将自行车并排停好,沿着河堤的斜面下去。正在此时,底下有人逐渐接近。是谁呢?只能看见黑色的轮廓。那个人屈着身体,很不耐烦地沿着斜面向我们靠近。到了我们身旁的时候,我们看到对方手里拿着手电筒,但是并没有打开。渐渐能看到他的全身了——是个身形瘦弱、戴着眼镜、像个中学生一样的男人。他像苍蝇似的转着眼珠看我们,然后从我们身边默默经过。我把视线从他身上挪回前方,正要继续走下河堤——
但是脚步骤然停下了。
我看向智佳,智佳也望着我。我们不谋而合。
刚才的人就是吧?
刚才的人就是“对岸的两个人”吧?
待我回过头时,那个人已经爬上了河堤,穿着短袖衬衫的背影已经慢慢消失在了斜面的边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