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超脑计划 第二章 深入挖掘(第2/3页)
如果是被欺骗的话,那么就在旅游的目的地上存在一定的主动性。小李他们认定,如此大数量的人员残害事件,而且隐藏这些人的时间长达一年之久,或许还有更多我们所不知道的人被对方所隐藏,那么他们一定需要一个能够容纳这么多人的、固定的、隐蔽的场所,分散的、流动的场所,对这么大的行动来说,既不安全也不方便。关于这个场所在什么地方,从表面上来看,无法找到任何线索。46个人分属全国各地,失踪时间不同,失踪前旅游的目的地不同,表面看起来很难寻找。然而,小李认为,既然他们的旅游目的地各不相同,那么就可以肯定,他们的旅游目的地并不指向那处场所。他们在选择旅游的目的地上存在一定主动性、旅游目的各不相同、而他们的最终目的是要到同一个地方,那么,他们在选择旅游目的地的时候,或者那些暗中操纵他们的人,在替他们选择旅游目的地的时候,应该会考虑靠近最终目的地的地方作为他们的旅游目的地,这样对于犯罪分子来说,在安全性和方便性方面,更为有利。
从这个角度考虑,小李他们依照每个人的出发地和旅游目的地绘出了一张图,再据此分析出最终目的地的可能所在位置。最后确定,那处容纳被害者的场所,应该是在南方一座原始森林的腹地。
当小李他们和家属对话完毕进行分析的时候,被害者的家人也陆续赶到了医院。一年的苦苦寻找,最终发现家人变成这副模样,医院里顿时哀声一片。失去智力的被害者表情木然,对外界发生的一切毫无反应,任由亲人摇晃着自己的身体,只顾着往嘴里填塞他们带来的食物……这种情况确实让至亲的人无法忍受,有不少人伤心之下晕了过去。我和小组的人虽然有些不忍心看,但是还是得在一旁注意观察,留意这些被害者的反应——他们的反应就是没有反应。
在这些悲痛的家属中,有一个女孩十分引人注目。她和两个中年人坐在一名男受害者身边,男受害者大约20出头,眉眼很清秀。那一对中年人大概是受害人的父母,女的那位不断用手在男孩脸上身上抚摸着,眼泪一行行从下巴流淌下来,将胸前的衣服打湿了一大块。男孩的父亲抓着儿子的一只手,不住叹气。那女孩却显得很平静,她坐在男孩对面,捧着一本诗集不停地念。我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同事告诉我,这女孩是男孩的大学同学,那本诗集是男孩给女孩写的情诗。我在旁边听了几句,情诗写得很一般,但女孩念得声情并茂,念一首就跟男孩说几句话,但男孩始终没反应。我看了一会,转身想走开,却看到那女孩仿佛突然崩溃了一般,将诗集合上,扑到男孩身上拼命摇晃着他,要求他清醒过来。这当然毫无效果。我上前想把她拉开,她却抱着男孩低声念了一句:“十年生死两茫茫……”她念了这句之后,一个有点沙哑的声音跟着念道:“…不思量,自难忘……”
我一时没反应过来这是谁念的,只看到那女孩和男孩的父母全都呆住了。再一看,周围的人也都露出惊讶和惊喜的表情。
那声音继续往下念着:“…纵使相逢应不识……”
这下我也呆住了。
居然是那男孩。
那男孩就在众人瞩目之中,将这首词完整的背诵了一遍。当他背诵的时候,那双空洞呆滞的眼睛里,闪过一道道异样的神采,仿佛失去的灵魂忽然回到了这具躯壳。然而,随着最后一句的尾音落下,刚刚回来不久的灵魂又从他眼睛里消失了,他重新了回复了木然呆滞、对外界无知无觉的状态。任由那三个人摇晃他、喊他,他再没有丝毫的反应。但他刚才的那一下子让其他的人都仿佛被点醒了,所有的人都开始朝着自己被害的亲人念诗,一时各种诗词充斥现场。
但其他人都没有反应,只有那男孩,听到一句诗或者词,便紧接着念出下一句,并且一句一句往下念,眼中闪烁着灵光。诗歌显然是沟通他心灵的桥梁,尽管在他念这些诗句的时候,他依然对父母和恋人的呼唤没有反应,但不管怎么说,这都是一个好的开始。我们和医生在一旁仔细观察着,期待事情朝好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