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第2/15页)

陈潇说他的难度在于自己就长了一张本地人的脸,无论他用什么借口都会令人怀疑——所以他很盼望我过来。他递给我一些海天公司的宣传材料,有点让我吃惊,那不是普通楼盘广告所注重的户型、交通、配套等等方面的资料,而是用各种文字,各种图册,各种音视频组合成的居住乌托邦描述,各种针对不同年龄段人群的心灵鸡汤,和关于桂海愿景的丰富想象,《海天,我们在此相遇》《一生,一城,一花,一心》《桂海——最美的海洋之心》《东盟经济战略的核心之城》《总理在桂海考察纪实》,我随手翻阅了一下,一张题为“海虹城业主欢度国庆”的跨页大照片令人震撼,一群人正在仰望夜空中升起的巨型礼花,每个人手臂上都贴着海虹城的Logo。这种夜景照片很难照顾到锐度和清晰度,调色也很难到位,因为各种光线会互相影响。它不但拍得非常出色,像素和饱和度都非常惊人,而且印得也非常出色,连亮度仅有二等的黄色恒星也非常到位,可能只有半个针尖那么大。我由此能判断出三个基本的事实:第一,他们有一个出色的摄影师;第二,他们有一个出色的调图师;第三,他们的印刷一定来自深圳某家公司,国内印刷重磅铜版画册最出色的公司。当然,也许这不是他们自己做的,但海天一定会有非常专业的人士在里面,否则稍微高明点的广告公司也能把这些宣传材料糊弄过去。最令我吃惊的是里面的文字:“共和国的礼花终于升起了第60次,你的四季还是有不变的歌唱,你站在奔流的队伍之中,你站在了观礼台上……你的举手礼因为年龄会有不同的高度,却永远只有一个方向。”

我马上有了保存一些册子的念头,如果不在乎内容,它里面有的东西真的就是艺术品。

陈潇说:“他们让本地的一些房地产公司大开眼界,却不知道从哪里学起。更重要的是,他们的营销模式更没法学。”

“你知道有多少,都告诉我。”

“简单地说来,他们公司的主要模式是通过老客户进行营销。”

“以老带新,业主自己可以拿点提成,减免下物业费什么,这不很平常吗?”

“不,这绝对不平常,能够短时间聚集到如此多的客户,里面肯定有大利可图。”

我想了一下:“是啊,桂海的人居魅力还没有到这个地步,那么多人万里迢迢跑来是干吗?”

“等吃饭的时候继续说吧。”

晚餐就在酒店边的大排档,品质很好的生蚝只要两块一只,马鲛鱼十四块一斤,青蟹二十五,我庆幸自己选对了地方,即使找不到李小芹,我也并非失去了全部。陈潇说:“他们的营销完全是封闭式的,既不接受顾客单独拜访,也不接受电话询问,必须得有老客户带着你去,并且你一定还得是外地人,最好是北京人,千万还不能有本地口音。”

“那我都具备了,只需找一个老客户就行了。”

“正是这样,我可以帮你找一个。”

随后他要我记下了一个电话,常青青。

看见我狐疑的脸色,他说:“这是一个老太太,人很好,我上次去海天采访的时候认识的,她刚买了海天的房子,也喜欢聊天。”

当然,我不会去打常青青的电话的,她显然距离我来这里的真实目的太远了。第二天醒来,在楼下吃了一碗当地的米线之后,我开始打电话,打那些宣传材料上出现的所有电话,公司总机、销售部、推广部、宣传部……

我先让总机转到了集团办公室。

“你说谁?对不起,我们这里不提供寻人服务。”

“李小芹,她是你们的员工。”

“对不起,我们无法提供本公司任何信息给一个陌生人。”

“我是记者……”

然后那边飞快地放下了电话。

如果从集团办这样的地方找不到,其他的电话势必会更徒劳,除非接电话的刚好是李小芹本人,或者是她的朋友。我继续一个个电话打下去,但他们都像经过了统一培训一样:“对不起,我们不提供寻人服务。”我尝试换各种理由,买房、采访、租铺面,甚至装修都尝试过,我得到的唯一回答都是对不起,我们不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