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北战歌 第129章 北朔之风(第7/8页)

空气里的气氛十分尴尬,人们的呼吸都有些急促,面对着这个皇朝之内久负盛名的七皇子,无人敢给与半点小视。

赵彻缓缓的转过身来,面色平静,并没有官员想象中的激动,他抬起眼睛,眼梢冷峭,只是静静的看了一圈,所到之处,无不是一片畏缩的恐惧。

十月初二,在沧目山下,大夏七皇子赵彻被急招回京,他所帅的二十万西南军阵前异主,改由三皇子赵齐统帅,三日后,赵齐与从西北赶来的十。皇子赵顺会师,整编两军,更名为北伐军大军只休整一日,然后迅速开往西北,沿途省郡积极供应军需粮草,就此,历史上大夏对燕北的第一次北伐战争缓缓的拉开的序暮。

赵彻回到真煌的那一天,大夏的都城霎时间沸腾了,百姓们齐齐出城,赶到三十里之外的落马坡,人挨着人,人挤着人,声势浩大,一片欢腾。赵彻的车马所到之处,无不是一片海洋般的欢腾。对于这个在整个皇室都逃君的情况下独自一人坚守皇都的殿下,百姓们给予了他发自真心的拥戴。人们大声呼喊著他的王号,道路两旁桥满了粘着尘土的额头,一双双热情的眼甲凝视着那辆风尘仆仆的马车,妇女和孩子在大声叫道:殿下,出来,出来见见我们啊!

人群是如此的热情和兴奋,他们像是服食了烟土,挥舞着双手大声叫过:我们的殿下回来啦,

人群中甚至还有偷偷跑出来的军人,他们换下了军服,背着自己的长官,前来迎接这个被夺了军权的殿下,热情欢呼道“殿下,向您致敬,

尚律院的士兵们面色很差,尽管头皇都警卫的簇拥,但是群众的白眼运是冷箭般的射在他们的身上,好似刀子一样,不见血肉誓不罢休。

赵彻坐在马车里,脸色铁青,他听到了外面群众的呼声,但是他却不敢探头出头去,他不知道自己该用怎样的态度和表情来面对那些真心拥戴他的习民。在这之前,他从来没关注过这些人,他将他们当成帝国的奴隶,当成可以随意屠杀的猪狗,当成一文不值的草芥。尽管他曾孤身留下,护卫皇都,护卫帝国,但是那只是因为他想要保护自己的国家,保护自己的血脉,保护大夏的威严,而并非为了守护那此平民的家园。但是在九死一生之后,在百战而归之后,在稳定了局面之后,帝国给他的却是怀疑和排挤,就连他的父亲都忌讳他的能力,长老院对他的功绩只字不提,官僚们弹劾的文件挤满了尚律院的文案,他们畏惧他在战乱中积攒的实力,畏惧他在民众中存留的拥护,畏惧他在军队中可怕的声望。剥夺兵权,变相软禁,多年前的一切再一次重现,而当他一无所有的回到原点的日候,一如既往给予他爱戴和拥护的,却是这群一无所有的平民

对于他们的这份热情和感恩,赵彻突然感到了深深的悲哀。

他们并不明白,正是因为帝国的暴政才造成了这场无妄之灾,而默默习受了一切恶果的他们,都还要为罪魁祸首的一点仁慈而感激涕零。

他突然想起不久之前,楚乔在他军中之时曾对他说过的一句话:

“平民们是这世上最宽厚的人,千百年来,他们默默的忍受着一切。暴政、课税、劳役、压迫、他们忍饥挨饿、朝不保夕、辛苦劳作、甚至毫无尊严的活着,将自己辛苦所得的一切都上缴出去,只留下极少极少的一点来养家糊口”从无怨言。但是只要你对他们有一点好,有一点慈悲,他们就会黑默的记在心里,发自真心的拥护和爱戴你。”

当时的他,不过是一笑了之,为了利用这个当时看起来并没什么显赫。女奴,他甚至大发慈悲的没有开口鄙视反驳。但是现在,他却突然了解了,有些激荡的情绪在他的内心里生根发芽,像是一颗种子,终于破出土壤,慢慢生长起来了。诸葛大宅的青山别院里,赋闲在家的诸葛府四少爷正在花厅喝茶,这2多年来,他一直是个很会养生的人,虽然如今在家族失势,但却并未如外己所料的那般颓废自弃,反而很悠闲的品茗养兰,写字看书,不时的,还去马场骑骑马。

看到他这个样子,任谁也不会想象的到就在不久前,这个人刚刚在家力的权利角逐上败下阵来,一个严重的失误让他彻底下台不可翻身,如今连诸葛府的大门都无法走出,几乎已被完全的软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