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北风其凉,雨雪其雱(第4/18页)
喧闹忽然间都消失了,四周呈现出死亡一般的寂静来,充满霾迷、凄惶,给人一种不可言状、异样、复杂的感觉。
偌大的房间中只有一点橘黄的亮光,那亮光照着人,将人影投到墙上,不断随着火苗浮动,阴森森的,看得久了,会令人感到毛骨悚然。
李兑凝思了好大一会儿,才站起身来,正往书架上摸索书简时,忽听见有人轻轻地走了进来,以为是妻子杨姬,忙道:“夫人放心,老夫还藏有一件宝贝,价值连城,有了它,你我……”
他话还没完蓦然心中有所警觉,回过头去,站在身后的却不是杨姬,而是一名身材魁伟的男子,穿着府中下人的衣服,但却用黑布蒙住了脸,只有一双眼睛和手中的利刃在灯下闪闪发光。
李兑恍然间便明白了过来,正要出声呼救,那男子已抢前一步,左手扼住他的咽喉,粗暴地将他推到书架上,右手持刀逼住他的胸口。
李兑脸涨得通红,喉咙“嗬嗬”作响,似有话要说。那男子便将左手略微松开了些。
李兑喘了几口粗气,颤声问道:“你……你到底是谁?”那男子冷笑道:“你只需知道我是特意来取你性命的。”
李兑忙道:“等一等!壮士若肯饶我性命,我愿意奉上稀世珍宝。”对方却仅仅是嗤笑一声,丝毫不为所动。
李兑道:“和氏璧!我说的奇珍就是和氏璧!得和氏璧者得天下,只要壮士肯放过我,和氏璧就是你的,将来天下也是你的。”
那男子冷笑一声:“如果你有和氏璧在手,怎么还会有今日的下场?”
李兑忙道:“是真的,和氏璧原本藏在沙丘宫鹿台中,当年是我从主父身上……”
他不提还好,一提赵主父的名号,对方愈怒,用力挺出利刃,正中他胸口。
李兑道:“啊……你……你是……”
他虽在临死一刹那认出了对方的眼睛,却再也没有力气说出那个名字来,软倒在地,抽搐了几下,就此死去。
那仆人打扮的男子抽出利刃,在李兑衣衫上擦干血迹,又恨恨地朝尸首踢了两脚,往书架上寻找了一番,这才扬长而去。
03
邯郸的得名颇为有趣,东城下有小山名邯山,“单”则是尽头之意,邯山尽头之处的城邑即是邯郸。
这座城邑背靠太行山,南临漳河水,交通便利,且靠近中原,邻接齐、魏,是黄河以北最大的城市,原先属于卫国,后并入晋国,战国时属于赵国。成为赵国都城后,历任赵王对其苦心经营。
作为城池而言,邯郸并不是一个整体,而是分为城和廓两部分。
城即赵王城,是赵国王宫所在地,由西城、东城、北城三部分组成,呈“品”字形。三城均是正方形,周围十余里,布局严整,排列有序。其中东、西两城坐落在太行山余脉一个丘陵上,东城又称外城,是朝堂和中央官署所在地;西城为内城,是国君和嫔妃起居的地方,中央有高达近百尺的龙台,气势雄伟;北城是王宫禁苑所在,有渚河横贯其中,苑中种满奇花异草。
廓称“大北城”,位于赵王城西北,总面积要比赵王城大,周回三十余里,是邯郸的居民区、手工业区和商业区。沁河和渚河两条河流由西至东穿过全城,河水荡漾,夹岸杨柳成荫,是邯郸的一大著名景观。
沁河原名牛首水,西出紫山,东贯邯郸后注入滏阳河。它正好从中将大北城一分为二,因而成为南北两区的天然分界线,这条河流两岸也相应成为大北城的市集中心。
除了以船作为交通工具外,沁河上还有一座木质浮桥,名为沁河桥,又称学步桥,著名的“邯郸学步”即发生在这里。昔日有燕国少年听说邯郸人的走路姿势优美,很是仰慕,于是不远千里来到邯郸学习步法。结果,不但没学成,反而连自己原来的步法也忘光了,最后只好爬着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