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泛彼柏舟,亦泛其流(第7/14页)

  孟说连饮数杯,乏气大解,这才说了今日调查越国太子无疆和魏国公子魏翰之事。

  屈平道:“如此看来,越国太子和魏国公子的嫌疑都可以排除。齐国公子田齐之父田婴素来为大王所痛恨,田齐为了及早归国,用了不少手段来奉承大王,好不容易讨得大王的欢心,断然不会在这个时候用行刺来陷自己于危地。照我来看,华容夫人倒像是刺客本来的目标了。”言外之意,嫌疑无非又指向了太子一方。

  南杉曾对媭芈说过,据他暗中观察,当日在高唐观云梦之会上,太子槐一直没有露出好脸色,好几次对江芈公主咬牙切齿。若是其人知道当日会有行刺发生的话,断然不会如此,因而他不觉得太子一方牵涉其中。媭芈知道南杉因为与太子槐和令尹昭阳是姻亲,不便开口,少不得要从恋人的立场说上几句,道:“证人唐姑果已死,阿弟如何能这般肯定?”

  屈平道:“正是因为唐姑果死了,我才能肯定这一点。你们想想,我们一直分不清刺客的目标是谁,是因为当时正是散场之时,人人松了一口大气,虽然也有人留意到刺客,比如南宫正,但你的注意力却在刺客射出的弩箭上,而不是刺客本人。只有唐姑果是留意了刺客很久的人,所以他是唯一可靠的证人,他的证词将直接证明刺客行刺的对象是谁,这大概也是他本人有恃无恐的原因。他知道楚国内部华容夫人一方正与太子一方争夺储君之位,他想利用这一点来为他自己谋取利益。他如果声称大王是被暗杀对象,诸侯国质子自然嫌疑就很大;如果说华容夫人是行刺对象,无须我多说,太子一方嫌疑重大。现在我们来假设——如果刺客本来的目标就是大王,华容夫人只是误杀,那么要杀唐姑果灭口的很可能是诸侯国的人。反而太子一方,要全力保护唐姑果的安全,好敦促他说出真相;如果刺客本来的目标就是华容夫人,那么要杀唐姑果灭口的就是太子一方的人。”

  媭芈道:“不错,这些我们都知道。”

  屈平道:“从第一种可能性来看,诸侯国所派的刺客未能成功刺杀大王,自然是任务失败,他们知道必然将引发更大的风波,第一要紧的事是要将自己隐藏起来,置身事外。至于唐姑果是否出面指认大王是行刺目标有什么要紧,所有的人本来就是这样认为的。也就是说,在第一种情况下,无论是诸侯国一方,还是太子一方,都不会杀唐姑果灭口。既然现在唐姑果已经死了,那么只有第二种可能性了——华容夫人本来就是行刺对象,疑凶是谁,自然也就不言而喻了。”

  这是十分复杂而又精妙的推理。在场所有人听后,除了佩服外,都无话可说。

  06

  忽有仆人进来禀报道:“外面有人找孟宫正。”

  孟说出来一看,却是自家的老仆,很是意外,问道:“老单,你怎么寻来这里了?”

  老仆一边抹眼泪一边道:“主君,咱们家被盗了!那盗贼不知道如何溜进了家,取走了所有财物,一枚蚁鼻①都没有留下,家里连买柴的钱都没有了。”

  ①战国时期,珠玉为上币,黄金为中币,刀布为下币。刀布是刀币与布币的合称。刀币是铜铸的刀形币。布币是铜铸的镈(锄一类的农具)形币,也有钱(一种农具铲)形的,所以也叫“布钱”。各诸侯国铸造的货币在形态、重量上都不相同,如齐国、燕国主要流通刀币。魏国、韩国、赵国主要使用布币。楚国主要使用黄金(分长方形的金版和扁圆形的金饼两种)和蚁鼻(铜币)。

  孟说先是一愣,随即哭笑不得,心道:“这一定是筼筜,我派人画出他样貌通缉他,他便干脆来我家中扫走了所有财物作为报复。”

  他本来尚不能肯定那持鱼肠剑杀死唐姑果的就一定是筼筜,发生了如此一桩啼笑皆非的事,就完全确认无疑了。又暗道:“此人睚眦必报,当年楚国那样待他,他断无可能再为楚国人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