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心之忧矣,如匪浣衣(第14/18页)

  南杉进来时,陈轸正在口若悬河地道:“楚国是天下之强国,楚王是天下之贤王。楚地西有黔中、巫郡,东有夏州、海阳,南有洞庭、苍梧,北有汾陉之塞郇阳,方圆五千里,带甲百万,车千乘,骑万匹,粟支十年,这是建立霸业的资本。凭楚国的强大,大王的贤能,天下莫能当。而秦国素来是虎狼之邦,贪狠暴戾。而今天下大势,无非是秦楚争强,楚强则秦弱,秦强则楚弱,其势不两立,秦之所害者莫如楚。”

  张仪历来主张秦、楚联盟,共倾天下,忙插口道:“秦国于楚国有复国大恩①,两国素来势气相连,秦强则楚强,秦弱则楚弱……”

  ①伍子胥带领吴兵攻进楚国郢都后,楚平王被鞭尸,楚昭王逃往随国,楚国几近灭亡。楚国大臣申包胥历尽艰辛奔赴秦国求救。起初秦人不答应出兵,申包胥立于秦庭,昼夜痛哭,七天七夜没断其声。秦哀公为之所感动,叹息道:“楚国虽然无道,但却有如此忠贞的大臣,怎能看着楚国被灭呢?”于是派军击吴救楚,楚昭王才得以复国。

  这些话都是陈词滥调,昭阳早听得厌烦了,正好一眼瞥见到南杉匆忙进来,当即毫不客气地打断了张仪滔滔不绝的话头,问道:“南宫正有事么?”

  南杉点点头,上前低声说了几句。

  昭阳深知自从出了所谓“得和氏璧者得天下”的谶语后,昭府就成了众矢之的,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不知道有多少双眼睛在盯着这里,近日府门外面多了不少形迹可疑的陌生人就是明证。他早有心将和氏璧奉还楚王,免得旁人非议他有觊觎王位的野心,可楚威王偏偏不准。本以为华容夫人一事已经足够烦心,却又多了和氏璧这块更加烫手的山芋,当真是麻烦不断。他听南杉禀报后院出现了可疑人,第一个反应跟孟说、南杉一样,即有人来盗取和氏璧了!当即飞快地站起身来,道:“府里出了点事。来人,送君上到代舍歇息。其余诸君请各自回房,不得本尹召唤,不要轻易出来。”留下面面相觑的一屋子人,赶来堂外。

  12

  孟说已指挥守卫将大门封闭,并分派人手往墙根处来回搜索,防止盗贼跳墙逃走。见昭阳带人赶到,忙上前请罪,道:“孟说不得令尹号令,便擅作主张,请令尹君治罪。”

  昭阳道:“宫正君做得很好,何罪之有?”

  孟说道:“我和南宫正发现那可疑人后,便立即赶来了前院,守卫说没有人出去过。那人应该还在府中。”

  昭阳道:“好,孟宫正,你负责外围,不准一人走脱,本尹和南杉负责搜寻府内。”当即召集人手,大盛灯火,与南杉各带一队,分南北两边搜索。

  鸡飞狗跳地折腾了大半夜,却是一无所获,没有人承认自己去过后院。昭阳由沙场征战起家,也是个极有决心的人,重新搜查一遍,将府中所有的人都一一点名登记,还是没有发现那个所谓的可疑人,既没有多一人,也没有少一人。

  孟说见昭阳虽然恼恨,却并不如何惊慌,料来和氏璧藏在一个极妥当的地方,当即道:“如此,很可能就是令尹府上的人。”有意无意地朝南边代舍方向看了一眼。

  昭阳道:“孟宫正是怀疑田忌么?不,不可能,他是本尹的至交好友,当初他在齐国无立足之地,被逼得逃来楚国,是本尹将他引见给大王,他才有了这十五年的衣食无忧。”

  他说的是事实。也许田忌到哪国都会受到热忱欢迎,但那只是因为他曾经在孙膑的支持下连败魏军,威震天下,诸侯国争相迎他为座上宾,无非也是想任用他、利用他的军事才华。但田忌为人忠义,即使被齐王猜忌、被迫逃亡,依旧心怀故国,从未为楚国效过力,无论楚国对齐国、魏国用兵,还是与韩国、秦国作战,他都保持着中立。如此一个吃白饭的寓公的角色,还能跟王子公孙一样,在楚国享有封邑,则完全是出于昭阳的维护了。在昭阳看来,他与田忌倾心结交,田忌自然也是诚意回报,断然不会借来昭府做客之机打和氏璧的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