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五彩谜石 01. 西汉奇书(第2/3页)
“老板,我知道你们喝过墨水,所以才卖给你们,”这个贼眉鼠眼的人靠近我,低声地说,“这可不是一般的书。你看看,这是西汉时候的书,是古董!”
我听他这么一说,心激动了一下。要知道,从迄今为止的考古发现来看,造纸术的发明不晚于西汉初年。最早出土的西汉古纸是1933年在新疆罗布淖尔古烽燧亭中发现的,年代不晚于公元前49年;1958年5月在陕西省西安市灞桥出土的古纸经过科学分析鉴定,为西汉麻纸,年代不晚于公元前118年;973年在甘肃居延肩水金关发现了不晚于公元前52年的两块麻纸。
之后中国各地也陆续发现了一些西汉的古纸,但是历史上关于汉代的造纸技术的文献资料很少,因此难以了解其完整、详细的工艺流程。后人虽有推测,但也只能作为参考之用。我学历史这么久了,还没见过西汉就有用纸做成的书了。
不过,我又想起了这个年头骗子横行,什么样的骗术没有,他这招恐怕都快过时了。于是,我看也不看就嘲讽地对他说:“你就别讹我了,要真是古董,还能上这里来叫卖!西汉的书?我还有外星人的书呢!”
“你说这话就对不住我了,我这不是找不到买家吗?我听说你们是在博物馆工作的,能识货,所以才找上门来的!”这个人一脸被冤枉的样子。
这时,信宏推了我一下,意思是让我快点去找查老馆长,不要在这里浪费时间,要不博物馆就要下班了。我看了一下手表,时间过得还真快,再过一会儿查来馆长就真的要下班了。于是,我就不耐烦地对那个还在纠缠的小贩说:“行了,行了!我们不识货,你另找人吧。我们也没那个闲钱去买什么西汉的书,你留着自个儿用!”
我和信宏好不容易终于摆脱了那个小贩,他却在我们背后用不知道是什么地方的方言说了一大堆的话,十有八九是在骂我们。这年头,怪事天天有,避都避不开。
我们赶到博物馆的时候,查老馆长还在馆里,总算没白来一趟。要不就要等到我们有假期才能来了,博物馆的工作量是大得吓人的。我们向查老馆长说明了来意,当然也隐藏了一些事的,只是和他说我们想知道邹伯父是否曾经去过山西,又是去做什么研究,那里是不是出土了什么文物。
查老馆长年纪大了,说了半天他才听明白我们的意思。查老馆长带着我们来到了档案室,翻阅了邹伯父2003年的工作、出差记录,可是却没有一项说是去了山西的,但在那一年的九月份和十月份之间,邹伯父请了一个月的病假。那段时间正好是秋季,不就是邹伯父去了山西晋城市水东村的那段时间吗?伯父原来是偷偷地去的山西,他是一个考古学工作者,如果要去研究什么文物或者历史遗迹,有必要这么偷偷摸摸地去吗?
“老馆长,你知道山西晋城市西水村这个地方吗?”信宏看来还不死心,他还想从查老馆长这里问出一些有用的信息。
“那个地方啊,我好像有些印象。”查老馆长像是在艰难地回忆着。
“有什么印象你就快告诉我们吧。”我一想到可以查到一点有有用的信息,马上就兴奋了起来。
“我对那个地方有印象是因为历史对那个地方没印象啊!”查老馆长慢吞吞地说着。
“您老说什么呢,什么有印象没印象的,那个地方到底是怎么样的?”我心急地问道。这个老头总是爱说我们听不懂的话,几乎所有稍有学问的人都喜欢说这样的话,莫非这样说话他们就显得更加有学问。
“我也不知道怎么和你们说,你们跟我来。我给你们看看山西晋城市的县志。这几本还是你爸以前带回来的!”查老馆长用沙哑的声音说道。
他带着我们来到了一间专门存放古代书籍的房间,然后从一个书架上抽出了几本发黄的书籍。我看了一下封面,无非都是历代的山西晋城市一些地方的县志。信宏激动地翻开来看,不过他激动得有道理,县志一般都会记载了历代那个地方所有的事情,有了它们以后要弄清楚事情就方便得多了。
可是,信宏翻了几本书,却失望地说:“怎么没有一本书上有说到西水村的?
“你理解我的意思了吧,我对这个地方有印象,是因为历史对它一点印象也没有!”查老馆长笑着说,活像一个老顽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