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天晚上的故事——私房菜(第17/35页)

穆东城再次沉思了一会儿,有了主意:“这样,爸。我现在马上过来,等到 十一点的时候,我陪您前去,如果他们说只能让您一个人进去,我就在外等候。这样一来,他们必然有所顾忌,不敢对您轻兴趣妄动。”

“好,还是你脑子灵光!”穆雷高兴地说,“就这么办!”

接着,穆雷跟儿子约了一个见面地点,一个多小时后,穆东城就开车赶到了父亲所在的茶馆。这时六点过了,父子俩在古镇里找了一家饭饭馆,点了几个菜,慢慢品尝。反正时间多得很。

吃完饭后,已经近八点了。在这个一点儿不商业化的原生态古镇里打发时光,是件难事。到了晚上,店铺几乎都关门了,这里的居民们也几乎都待在家里。

古镇里幽暗、阴沉,缺乏生气。穆雷心想还好把儿子叫来了,否则的话,他一个人孤身在这古镇里转悠,还真有点发怵。

由于街上没有路灯,父子俩只有借助各户人家窗户里透露出来的微弱灯光,行走在古镇的青石板路上。还好这里不大,不至于迷路。走了半个多小时,终于看到一家麻将馆还开着,门口好像还在经营烧烤。父子俩像沙漠里的旅客发现了绿洲一样,想都没想就走进这家店内,随便点了些烤串和啤酒,慢慢吃着,消磨时间。

这家业余夜宵店卖的烧烤对于两个美食家来说,实在是不敢恭维。这些烤 肉基本上都是冷冻过的冷鲜肉,没有新鲜食材的纤维,只有咸味,辣椒味和大量味精的味道。穆雷吃的直皱眉,难以置信一般人怎么吃得下去。但人家烤好端来了,也不好一动不动,只有象征性吃一点。比较起来,穆东城还没父亲这么挑剔,他一边吃着,一边对父亲低语+——在这种街边小店,要求就别那么高了,能有个地方坐着混时间就不错了。

穆雷坐在椅子上,看着烧烤店的老板烤鱼,忽然想起了什么,对穆东城说:“烧烤也算是比较原始,基本的烹饪方法,讲究不算太多,但是这老板烤一条鱼,也得接近办个小时吧。”

“那是,得烤熟呀,还要刷油、调味什么的——怎么了?”

穆雷望着儿子,低声说:“那天我们在膳品居吃饭,吃的时候没注意,吃完了我才觉得有点奇怪。”

“什么地方奇怪?”

“那个地方的每一道菜,都可谓是精雕细琢。以我吃了这么多年的经验来看,那些菜的刀工、火候、摆盘,都急耗时间。其烹饪方式和过程也必然及其繁复、考究,有几道菜甚至让人联想到古时候皇帝吃的御膳——总而言之,是非常耗费时间、经理,需要满攻出细活才能做好的极品佳肴。但膳品居竟然只有一个主厨,一个上菜的没有看到别的厨师和伙计——就凭那老先生一人,怎么可能每隔一二十分钟,就做好这么精致的一道菜端上来?”

“这说明这老先生道行高呀。”

穆雷缓缓摇头:“道行高是一回事,但一个人的能力总是有限的。要在这么短的时间作出如此多道繁复的菜肴,似乎不大可能……”

穆东城笑道:“人家都端给您吃了,您还说不可能?也许那里的厨师不止那老先生一个呢?您又没到他们厨房去看,怎么知道有几个厨师,几个伙计?”

“说起厨房,我也觉得纳闷。我没有在他们那里看到特别明显的厨房,除了整备的房间是供客人用餐的之外,东西两间厢房都像卧室。对了,我去找那老先 生的时候,它也是从房间里出来的,并没有从厨房里出来,而且看样子完全不像才做完菜,倒是一直在房间里休息——实在是奇怪。“

“可能人家做完菜,才换上干净衣服休息一会吧。爸,您别瞎猜疑了。一会儿建了那老先生,说不定就什么都明白了。”

穆雷微微颔首。

就这样吃着聊着,好不容易捱到了十点四十。父子俩把烧烤结了账,超膳品居所在的老街走去。

现在,这条狭窄、寂静的老街几乎是一篇漆黑了。这条街的房子基本上都是老式四合院,门一关上,一点儿灯光都透不出来。穆雷父子几乎是摸着黑找到这价私房菜馆的,这种幽暗的环境和诡异的氛围给这件事多添了一层神秘的外衣。

他们站在了膳品居的门口,大门是关着的。父子俩对视一眼,同时咽了下唾沫,似乎都有些莫名的紧张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