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果(第12/26页)

“现在吃饭还太早,先上街转一圈如何?”

中桥开着车直奔西班牙广场,这儿有堂·吉诃德和圣巧·帕斯以及作者塞万提斯[7]的纪念像。

《堂·吉诃德》被誉为代表西班牙文学的作品,在西欧的小说中很少有这样没有虚饰、易懂的杰作。抱着极高的理想最后归于失败的堂·吉诃德,象征着17世纪初叶日趋没落的西班牙。此刻来到这里,似乎也有这种感觉。

正如拿破仑说的那样,越过比利牛斯山脉便是非洲。西班牙虽然在欧洲版图内,但它是一个远离欧洲的特殊的国家。

在这篇小说中体现了这种距离感,作者冷眼面对骑士风盛行的欧洲文明。

在堂·吉诃德纪念像前照了相后,秋叶忽然莫名其妙地苦笑了一声。

“怎么回事?一个人无缘无故地笑起来?”雾子惊讶地问道。

其实秋叶忽然想起自己多么像堂·吉诃德。当然,站在秋叶跟前的不是风车,而是理想的女人的幻影。

以西班牙广场为界,延伸过去是把市区划分为东西两大部分的格伦·威尔大街。这条街是代表马德里的有名的商业大街,极为热闹。

西班牙实行长时间的午休制度,6点钟大街上行人熙熙攘攘,充满活力。

“反正我们还要去巴黎,不用在西班牙购物。”

在日本启程前,秋叶早已提醒过雾子。可是雾子见了稀罕物眼睛发亮了,踌躇再三,终于买了一套白色麂皮套装。

“这价钱在巴黎买不到。”

中桥一句话,促使雾子下了决心。

晚餐按照雾子的要求,选用了日本料理。

离开日本才两天,雾子就想吃日本菜了。秋叶也赞成,再说中桥也想吃日本料理。

“直到现在,我还是请人从日本给我寄大米,自己做饭吃。”

在西班牙待了二十年的中桥,她的口味还是日本式的。

在马德里及欧洲各主要城市中,日本人算是最少的,但也有几家日本料理店。

中桥带他们去一家叫“京都”的日本料理店。一进门,左首是餐桌席,右首是做“寿司”的大吧台。

三人就座后,各要了一杯日本酒。

“您辛苦了。”

碰杯后,三人一饮而尽,烫过的酒渗入了胃。

透着木香的墙壁,棉布的布帘,弹奏着的三弦,周围全是日本风味。

“在马德里的日本料理中,这一家最为可口。”

中桥颇为自豪地说:“无论烧烤或煮菜,味道正宗,超过在日本的普通的料理店。”

“这爿店是什么时候建的?”

“三年前吧!”

“在国外的日本料理店,新开的比老铺子可口,因为一老,必须迎合当地人的口味。新店刚开张,还保持着日本风味。”

“你说得对,我们在日本吃西班牙大菜,和这儿味道大不相同,那是日本风味的西班牙大菜。”

“中国菜更是如此,真正的中国人对欧洲的中国菜大为不满。”

中桥说着话的功夫,雾子推出一只小钵。

“再来一份这个小菜,可以吗?”

小钵内是醋拌黄瓜和裙带菜。中桥一举手,招呼站在布帘前的女招待。

穿着和服的女招待,却是个西班牙人,会几句简单的日语。“这个小菜再来一份。”女招待点点头,拿着小钵子走了。

“喜欢吗?”

“挺爽口,好吃。”

听到雾子的回答,秋叶想起昨夜雾子说她的身体有点不正常。

吃过饭和中桥告别,回到旅馆已10点钟了。

昨夜吃过饭后觉得胃挺沉的,今晚吃了日本饭,舒服多了。

秋叶进浴室洗澡,洗完出来,雾子趴在桌子上写明信片。

“明天寄出,几天后到日本?”

“得一星期。”

“那我们已经回到日本了。”

雾子一边嘟囔,一边不停地写。明信片是今天购物时买的。

秋叶看着电视,心想她写给谁?

电视画面上在播报新闻,一位男播音员说着流利的西班牙语。秋叶一句也听不懂。

不多一会儿,雾子写完了明信片,站了起来。

“还有明信片吗?”

“有几张,不多……”

雾子勉强地拿出了三张。

“这些够了吗?”

秋叶记得她买了十来张,差不多全写了,只剩下三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