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甩不掉的噩梦(第5/7页)
“因为——”林红吞吞吐吐地说道:“这幅画,它在的记忆中非常深刻,不是我现在不愿意告诉你,而是说起来话很长,你还是先说这幅画是从什么地方买来的?是谁画的?还有这幢房了……”
何明伸出一只手,示意她不要过于激动:“红红,不要急,让我们慢慢来,慢慢来,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的解决好不好?”他拥着林红到沙发上坐下:“先从这里开始,你为什么看到这幅画竟激动起这个样子?有什么特殊的理由吗?”
“哎呀你气死我了,”林红火冒三丈:“我已经告诉过你——好吧。”她气恼的坐下,用几句话把自己从幼年到少女时期一直苦苦的画着这幅画的情形说了一遍,尽管她尽量使用简捷的字样和措辞,但等她说完了之后,楼下已经响起林正刚豁亮的大嗓门,还有林母的说笑声,保姆小猪羞涩涩的走上楼来,请他们下去吃饭。
“就这样吧,”何明关切的看着林红的脸:“你的脸色很不好,我们先吃饭,等吃完了饭我——你要去哪儿?”
林红已经一言不发的走下楼去,正遇到何正刚那开朗的笑容,她局促不安的打了个招呼,正要慌里慌张的夺路走出门,却被何正刚拦住,“红红,这是怎么回事,怎么刚来就要走,不再多坐会儿?”何母听到声音急忙追了出来:“小明,小明你看你,怎么到了吃饭的时候你把人家给气走了。”何明已经追下来了,林红突然觉得自己也许真的有些过分了,于是便歉意地说道:“没事,伯父、伯母,我只是想出去走走,既然伯父忙完了,那我就不去了。”
他们便一起回到屋里坐在沙发上。
这是林红第一次真正近距离端详这个老人,心性淡定但个性孤傲的她在此之前一直认为自己能够成为这个老人的儿媳妇,是他何家门楣的荣耀,但是,一旦当真正的与这个政治老人直面相对的时候,她心里那种不以为然的感觉却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凄惶与茫然,再加上刚才的那种心理恐惧,她突然感到局促起来,全是靠了内心流露出来的淡然气质,才没有露怯,显出最让易于让权宦门户瞧不上眼的小家子气。
何正刚还没退休之前,林红曾经在电视屏幕上见到过他。
作为台州市政坛上赫赫有名的风云人物,何正刚出镜率极高,用何明自己的话来说,台州市就连趴在电视机前的狗都看熟了他那张威严的脸,一见何书记就拼命的摇尾吧。这句话带有很强的调侃性质,但却一点也不夸张。只不过,当何正刚在台州市叱咤风云之时,林红正在北京上学,对于居于首府的一个漂亮女大学生来说,绝没有任何理由会注意到小小的台州市市长的出镜率。
仅仅有一次,有一年林红回家过春节的时候,在电视里看到了林正刚,却没有留下任何印象,但却经常听到何正刚这个如日中天的名字。
何正刚的个人政治成就可以说是台州市二十年发展的缩影。
二十年前,台州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县级市,经济落后,资源匮乏,交通不便,发展缓慢,全年的财政收入只有一千五百万,甚至连政府机关的工资发放都不够。后来何正刚主抓经济工作,预算当年的财政收入为两个亿,最初人们还以为是报告上写错了字,可何正刚却斩钉截铁的告诉他们:没有错,如果当年的财政收入达不到两个亿的话,他就引咎辞职。
何正刚的莽撞,引得市府所有的老同志们都忧心忡忡,多次找到何正刚劝说他要慎重,慎重,经济发展这个东西,是有其内在规律的,去年才不过一千五百万,今年你就敢说要达到两个亿,凭什么?
凭什么?凭项目!
项目是何正刚抓经济的重头戏,同事们见劝不住何正刚,只好摇头叹息,冷眼相看他会捅出多么大的篓子来。不曾想,何正刚以项目钓资金,当年从银行及省府搞来一个亿的贷款,搞了一个专门生产一种类似于胰导素的小企业,上半年投资,下半年投产,年底取得国际市场的几张订单,回款竟然有四个亿,令所有人全都目瞪口呆。这时候人们才知道这种胰导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是每千克4千万美金,而何正刚的这个项目折腾到最后,堪堪只搞了十几公斤的成品,却已经实现了台州市当年的经济发展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