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声(第5/15页)

这时候,宋军援兵正由水路增援钓鱼城,吕文德率战船万艘,沿长江溯江而上,于五月下旬与担任阻截宋援兵任务的蒙古大将纽璘在涪州相遇。吕文德采纳将领曹世雄、刘整的计谋,攻断了纽璘架设的浮桥,乘胜追击,猛攻蒙古军部署在铜锣峡的水上防线,一度取得了优势。

六月初,吕文德最终冲破蒙古军封锁,进入重庆,随即率舰千余艘沿嘉陵江北上,救援钓鱼城。到达三槽山西,与前来阻截的蒙古军遭遇。

蒙古大将史天泽分军为两翼,跨江侧射,并亲率舟师顺流纵击,夺取宋军战船百余艘,击退吕文德援军,并乘势追至重庆。

尽管增援钓鱼城的宋军为蒙古军所阻,始终未能进抵钓鱼城下,但被围攻达数月之久的钓鱼城依然物资充裕。有一天,王坚命人将两条三十斤重的鲜鱼及百余张蒸面饼抛下城墙给蒙古军,并致信蒙哥道:“你等再攻十年,城亦不可得。”

而相比于宋军的斗志高昂,钓鱼城外蒙军的状况就相当糟糕了,军士畏暑恶湿,多有中暑者,疟疠、霍乱等疾病也在军中流行。然蒙哥大汗坚持不肯退兵,发誓不攻破钓鱼城,决不离开。

六月初五凌晨,蒙古军前锋元帅汪德臣率军趁夜色突破外城马军寨,宋军副帅张珏率兵拒战,形势一度对宋军不利。不料天快要亮时,突然天降大雨,蒙古军攻势受阻,攻城的云梯也被宋军用木石击断,最终被迫撤退。不少随蒙哥出征的蒙古军名将均战死在钓鱼城下,蒙军损失极为惨重。

汪德臣见钓鱼城地势险要,防御坚固,蒙古军无法攻破,为了立功,竟然单骑来到钓鱼城下,指名要与宋军副帅张珏对话,想凭借一张嘴劝降张珏。他大谈汪氏与钓鱼城之渊源,又称表妹安敏曾恳请蒙哥大汗对张珏及钓鱼城手下留情,一度激怒大汗,差点因此而丢了性命,张珏若是识时务,便该举城投降,如此,与安敏尚有相见之日。据说蒙哥曾评价汪德臣“汝身虽小,胆若山大”。汪德臣单身劝降之举不但是胆若山大,而且是异想天开。张珏的回答非常干脆,就是命人直接抛射下一堆飞石。

汪德臣当场被飞石击中,虽被蒙古军救走,然很快就因为伤重死在了缙云山寺庙中,时年三十六岁。为了掩盖这不光彩的一幕,蒙古军对外宣布汪德臣的死因为病死。

汪德臣是汪氏第二代核心人物,是汪世显爵位的继承者,他的意外丧生,对蒙古军是个不小的打击。蒙哥听到汪德臣的死讯后,十分痛心,一度扼腕叹息,更加对眼前可望而不可即的钓鱼城不胜其忿。他想来想去,认为钓鱼城久攻不下,是因为蒙古军一直不知道钓鱼城内的真实情况到底如何,于是下令蒙古军在新东门外箭程之地筑一高台,打算以此窥探城内虚实,以便决战。王坚得知蒙古军在城外筑台后,料到蒙哥如此争强好胜,必定会亲自登台窥探城内虚实,于是命张珏暗中做好准备。

七月,蒙古军高台筑成。七月二十一日,果然如王坚所预料的那样,蒙哥亲自登上高台,想看看这座令自己费神不已的钓鱼城到底有何能耐。不料刚上高台,早有准备的宋军炮石齐发。副帅张珏亲自发射了一罐震天雷,雷罐在高台上方爆炸,矢石四溅,蒙哥当场中飞石受伤。七月二十七日,蒙哥不治身亡,死前怒火未熄,留下遗言道:“我之婴疾,为此城也。不讳之后,若克此城,当赭城剖赤,而尽诛之。”交代日后攻下钓鱼城,务必屠尽城中之民。他至死还是不能对败在钓鱼城之下释怀,由此可见钓鱼城之战当时酷烈到何等程度。与之前的汪德臣之死一样,为了掩饰这一极不光彩的败局,蒙古官方说法为蒙哥染病而死。

蒙哥一死,蒙军无主,不得不北还回蒙古老家,钓鱼城之围由此而解。钓鱼城之战是蒙古军南下攻宋以来遭受的最严重的挫折,尤其是这一胜利戏剧般地扭转了整个局势,蒙古大举攻宋之役因蒙哥丧生钓鱼城下而告终。谁都没有想到,在各路蒙军节节胜利的情况下,南宋已经危在旦夕,甚至已经有大臣向宋理宗提议迁都四明,历史却意外因为这场钓鱼城保卫战而改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