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抓捕(第5/9页)
“至于你,赵二。”郭小芬轻蔑地看了他一眼,“你一向与你爸关系不和,甚至在他死前几天,他还曾经因为你胡作非为而持刀砍你。所以,昨晚你和几个狐朋狗友吸完白粉,飘飘欲仙之后,各自大睡,没有人能证明你在那个时间有没有骑着摩托车来到大池塘捅了你老爸一刀。也许像你这样丧心病狂的毒瘾患者,真的能犯下弑父的罪行,不过,我过去做过毒品犯罪的报道,一个人吸毒之后,精神‘煥发’,也许能飙车、摇滚、裸奔……不过,要说他能以亢奋的头脑设计出一个空前理性的不可能犯罪现场,你还不如让我去相信环保局发布的蓝天数据呢!”
“综合上述情况,是不是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目前大部分与赵大有仇的人,要么早就可以杀他而没有杀,要么最近可以杀他而没有作案时间。于是我想到这样一个问题,假如翟朗你没有来渔阳县,赵大会被杀吗?”郭小芬问。
晋武摇了摇头说:“我觉得不会,好比一个炸药包没有点燃引线。”
“那么,什么才是促使翟朗这个火苗子来到渔阳点燃引线的呢?”
“是那封匿名信。”楚天瑛说,“信上说他爸爸翟运被赵大和李树三杀了。”
“还有呢?”
“还有……”楚天瑛想了想,突然醒悟过来,“还有,就是说他爸爸的骨灰被掺在泥土里做成了一只乌盆。”
“很好。”郭小芬点了点头,“根据赵大死亡现场的情况,可以不可以这样说,凶手制造这一不可能犯罪时,高度模仿了《乌盆记》的传说故事。凶手刻意要让我们相信:是乌盆中飘出的冤魂迫使赵大在极度的恐惧中自杀。也就是说,凶手预先就在我们的脑海中铺垫和镌刻了一个概念:假如有任何事情,都是乌盆作祟——我说得对吗?”
所有人,都不约而同地点头。
唯独那个人,把已经戴上的眼镜又摘了下来慢慢地擦拭。
紧张吗,你?眼镜上有很多汗水吗,你?
郭小芬说:“只要顺着这个思路找下去,就必然能找出凶手——是谁在我们的脑海中铺垫和镌刻了‘一切都是乌盆作祟’这个概念?是谁?”
几个人都沉吟了片刻,还是晋武说了话:“那不是我们县流传很久的传说吗?”
“没有人会把传说真的当一回事,除非有一个实体的物,真的呈现在了我们面前,并且往后发生的所有事件,都在紧密围绕着那个传说展开,这样我们才会在不知不觉中被凶手催眠,以为整个案子是乌盆中禁锢的冤魂所为——”郭小芬说,“我说得对吗,马海伟先生?”
马海伟停止了擦拭,把眼镜戴上,一言不发地望着郭小芬。
“我做了多年法制报道,始终相信,如果能找到一个案件的源头,那么等于破获了多半,这个案子也不例外。”郭小芬说,“不错,这个案子从一开始就充满了诡异气氛,诡异到我们每个参与调查的人都感觉身边始终浮动着一团阴森森的物质,仿佛是鬼魂一直拖曳着长长的头发和舌头跟在我们后面,看我们怎样替他申冤报仇……渔阳县吗,简直就是一个巨大的乌盆,杨馆长也好,田颖也罢,总之来自四面八方的人,都在讲述着这个传说,形成了一种‘场效应’,让置身其中的每一个人——哪怕是初来乍到的外人,也不由得任其摆布。有一阵子,我甚至打个寒战也以为是乌盆里那个冤魂在背后看着我。好在,作为一个推理者我还保持着基本的理性和独立思考能力,于是,一个问题反复地敲击着我的脑仁——我们是怎么走入这个案件中来的,这部恐怖片的片头到底是什么?”
静静的,大池塘碧绿的水面上,一丝波纹都没有。
“其实只要稍微用力,拨开看上去浓浓的雾霾,你就会发现,真相是如此简单:只是一个人带着一个乌盆来到蕾蓉法医研究中心,说里面有一具尸体,请蕾蓉帮助鉴定;当乌盆打碎滚出一颗人的牙齿时,我们就往圈套里迈进了第一步;接着他开始讲述自己在花房里的故事,如何醉酒,如何听到收音机播放的《乌盆记》而魔怔,如何被一个冤魂梦魇,如何真的在床下摸到一个乌盆……后来,当我和楚天瑛勘察花房时,的确在床下看到了一块盆底留下的痕迹,也打听出当晚渔阳县广播电台确实播放了《乌盆记》,于是我们就相信了马海伟的话。但是,我们都犯下了一个不容原谅的错误,那就是局部的真实不代表整体的真实,偏偏是局部真实的骗局才更有欺骗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