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十一项要点(第4/6页)
六、她返回博物馆之后,当卡鲁瑟告诉她现场有命案发生时,为什么她打电话给人在何姆斯公寓的哈莉特·克尔顿——而且还掩饰自己的声音?
注释:如果她只是想通知、警告他们有命案发生,为何不是对他们任何一个人不假思索地冲口而出?似乎没有这么做的理由。
七、(最后一点)那本食谱和本案有何关联?
注释:此为不必要之物。
“我认为,”帕普金审慎地板起脸孔说道,“以上这些便是需要注意的论点。当然啦,用意只是要让故事可以连贯起来,并且合情合理。对了,我遗漏了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潘德洛踏入博物馆的时间约莫是10点45分,而巴特勒在马车里发现尸体的时间大概是11点左右,在这15分钟内,每个人的行踪为何?您知道的,这份表单文件只是拿来消弭疑点用的。不过,我还是诚心诚意地建议,一旦您找出这些疑点的解答时,您就等于知道凶手的真面目了。”
“你真是贴心啊!”我告诉他,就算没有变出这份别致的表单文件或条例事项,这个道理不用他说我当然也明白。帕普金这个家伙啊,凡事到他手上皆会被列成一份清单。哈!“这么说来,”我说道,“在这个案子上面,咱们尚未盘问任何人,你就已经洞察先机、可以先发制人了。”
接着他又说了一堆废话,内容无非是我身为警署的一员,心里怎能事先没有个盘算。但我非常不客气地叫他闭嘴;我跟他说,假如他还有别的提议,就请快说吧(仿佛我这个人对他心存偏见似的!)。好啦,他那份表单的第二部分如下——我拼命忍住不生气;直到现在,我仍然满腔怒火即将爆发:
第二部分:
八、昨天下午5点钟,伊林渥斯博士收到杰佛瑞·韦德的电报。这电报是怎么回事?
注释:这份从南安普敦发出来的电报,邀请伊林渥斯当天晚上10点半到博物馆,并且表示杰佛瑞·韦德大概能够提早回来。显然他未能如愿以偿;当时他人在哪里?这其中有何含意?
九、昨夜雷蒙·潘德洛为何那么晚才到达博物馆?
注释:这一点很关键,虽然其重要性不像其他论点那么显眼。原本被设计要扮演冤大头的曼勒宁,受邀在11点抵达博物馆。可想而知,为了检视场地以及和其他人进行排演,潘德洛一定有被告知到达的时间要提早许多。这个道理连3岁小孩都知道。但是,他却一直到10点45分才出现,离预计开演的时间只剩下15分钟。事实上,我们知道伊林渥斯——他先到而被误认为潘德洛——在普恩和杰瑞·韦德两人眼中已经是迟到甚久。
十、这群人当中,有谁是医科学生,或者具备解剖或外科手术的特殊学识?
注释:分局法医马斯登医师的证词指出,呈弯形的刀刃能一刺贯穿心脏,若非令人啧啧称奇的歪打正着,就是凶手具备医学知识。
十一、(最后一点)伊林渥斯博士进入博物馆之际,蜜丽安·韦德在地窖干什么?
趁他尚未发表一本正经啰唆琐碎的注释前,我就此打断他的话。说到这11项要点,其中有3项是直接指涉蜜丽安,这让我很不爽。听我说,这个女孩我很熟;如果你们想知道原因的话,我告诉你们这个令人难堪的实情吧:我是她的教父。把别人惹毛一向是老杰的拿手好戏,而且他还乐此不疲。不过我了解他的心智古怪爱开玩笑,所以我从不跟他计较。至于这个女孩嘛,她是有可能变成令人振奋上火的小辣妹;事实上,我不能说她没有那方面的特质,当我读到卡鲁瑟的描述时,我心里想的正是这么回事。但是,像这样的事件,她绝对不可能会沾上边的。
帕普金说道:
“这宗命案,他们全都搅和进来了。我对您的教女并无任何指控。我只是提出问题;当时她在地窖干什么?我会提起这件事,只是因为在本案中,煤灰的气味可说是无所不在。我个人觉得这一点可能很重要。”
“是的,但这关地窖啥事?这个该死的地窖一定跟她有什么牵连吗?有什么证据指出她待过地窖?”
“您相信伊林渥斯的故事,是吧,长官?”
“就算我相信吧,那又怎么样?”
“好极了。他的陈述是——我的笔记本这儿有记载,而您也可以在速记员的报告书上找到——他说,当他正要走向馆长办公室的时候,发现楼梯左侧的门是开着的,并且有一位身穿红色女装的年轻女士从那里走进来。现在再来看卡鲁瑟的书面报告。那扇门是通往地窖,而且只通往地窖。因此那时侯她待过地窖。我的证明到此结束。我并未指控那个女孩任何罪名,我甚至没说这件事必定事关重大;我只是指出她在地窖那里待过。当务之急,是该做决定的时候了。您要下达什么样的指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