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第4/22页)
爱默生弄平整他带给菲尔兹的文章,以示他此行的目的已经达到。“记住,只有把过去的天才转变为现实力量的人,才是第一个真正的美国诗人。而第一位真正的读者注定是在街道上而不是在雅典娜神庙里诞生的。美国精神被揣想为怯懦、爱模仿和驯顺,因为我们高雅体面、彬彬有礼的学者懒散成性。我们国家的灵魂,以世俗为其导向,沉迷于自身。不采取行动,学者就尚未成其为人。观念必须通过优秀者的身体力行才能化为现实,否则它们不过是梦想罢了。阅读朗费罗的东西的时候,我可以一万个放心,全然没有忧心忡忡的感觉。我们的未来不会从这里诞生。”
霍姆斯觉得爱默生给他出了一个无人能解的斯芬克斯之谜。爱默生走后,他果断决定对这次谈话的内容秘而不宣,不想告诉但丁俱乐部的其他人。
“这真的有可能吗?”在对巴基议论一番后,菲尔兹问道,“隆萨这个乞丐深受《神曲》影响,以致他认为这首诗比所有的生命还要重要,这可能吗?”
“文学攫住一颗脆弱的灵魂,这既不是第一回,也不会是最后一次。想想约翰·威尔克斯·布思(John Wilkes Booth)吧,”霍姆斯说,“在开枪射击林肯的那一刻,他用拉丁语高呼,‘永远打倒暴君’。这是布鲁图斯刺杀尤利乌斯·恺撒时说的话。在布思眼中林肯就是那位罗马帝王。记着,布思是莎翁舞台剧演员,正如我们的撒旦是一个高明的但丁研究者。我们每天一味的阅读、理解和阐释,却不曾动手去做我们暗地里希望发生的事情,而恰恰是这个人,将它付诸行动,变成了现实。”
听了霍姆斯的话,朗费罗莫名惊诧,“可是,布思和隆萨似乎是在无意中这么做的。”
“巴基肯定隐瞒了隆萨的某些情况!”洛威尔沮丧地说,“你看到了,他当时十分勉强,霍姆斯。你怎么想?”
“这就像在抚摸一只刺猬,”霍姆斯赞同道,“如果一个人开始攻击波士顿,开始对政府首脑或者州府心怀怨恨,大概可以肯定他时日无多了。可怜的埃德加·坡在医院去世前不久,就牢骚满腹,满口怨言。所以稳妥的做法是,倘然你察觉一个人正在滑向这种境况,最好不要再借钱给他,因为他去死不远了。”
“这个穷得叮当响的家伙。”一提到爱伦·坡,洛威尔就嘀咕着开始抱怨。
“巴基一直在瞎猜胡想,”朗费罗说,“可怜的巴基。丢掉工作只会使他越加不幸,毫无疑问,他在绝望之中是不会以友善的态度来对待我们的。”
洛威尔避开朗费罗射过来的目光,故意略过巴基攻击朗费罗的长篇言辞不提,“我认为在这个世界上,虔诚的感恩比优秀的诗歌更为罕见,朗费罗。巴基的情感不比辣根更丰富。隆萨进警察局后怕得要命,可能是因为他知道是谁谋害了希利。他晓得巴基就是凶手,没准他还是帮凶呢。”
“我们一提及朗费罗翻译《神曲》的工作,他就像根火柴一样,一触即燃。”霍姆斯犹 疑着说,“凶手把希利的尸首从卧室转移到了院子里,必定是一个身强力壮的家伙。除此之外,我们发现巴基和两个受害者都没有关系。”
“他们不需要有任何关系!”洛威尔说,“记住,但丁将很多他从未谋面的人安置在了地狱。巴基与希利或塔尔波特并无私人关系,可是有两点不容小觑。首先,他精通《神曲》。除了老蒂克纳之外,他是惟一一个不属于我们俱乐部,却对《神曲》有着与我们一般无二的智识的人。”
“同意。”霍姆斯说。
“其次是动机。”洛威尔继续说,“他穷得像一只耗子。他觉得我们的城市抛弃了他,所以整日借酒浇愁。如果没有当家庭教师这份临时工作,他早就不名一文了。他憎恨我们,因为他认为在他被解雇的时候,朗费罗和我袖手旁观。巴基宁肯但丁毁于他人之手,也不愿看到背信弃义的美国人去营救他。”
“嗨,亲爱的洛威尔,巴基会选择希利和塔尔波特下手吗?”菲尔兹问道。
“他乐意选择谁就选择谁,只要他们犯下的罪恶与他决定施以惩罚的罪恶相符,并最终可以在《神曲》里找到罪恶的缘起。照此看来,《神曲》在美国还未来得及站稳脚跟,尚未得到美国人的认可,他就会毁了它的名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