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第8/12页)
“恐怕我从未见过这个可怜的家伙,警官。”
雷想起了那两个戴高顶硬礼帽的人,便问是否有其他人来查问过那个身份不明者。神父把巴基的记录放回抽屉,笑了笑,不冷不热地回答说没有。
其后,雷警官去了坎布里奇。总局收到一封电报,据电报上说,今晚午夜时分,有人企图开棺盗窃希利法官的遗体。
“我告诉过他们,让公众知道希利之死的详情会产生什么后果。”讲起希利的家人,库尔茨局长不顾自己的身份,口出怨言。奥伯恩山公墓已经将希利的尸体放进钢制棺材,还增派了一名夜间守墓人,并且配备了霰弹猎枪。在距离希利坟墓不远的一道山坡上,人们为塔尔波特牧师捐建的雕像,已经竖立在他的墓地上。雕像的脸上是一副大慈大悲的神态,对牧师的实际面貌不免有些美化。用大理石雕刻的牧师一手持《圣经》,一手拿着一副眼镜,十足是他布道时的姿势;他有一个怪癖,在诵经台上诵读经文时会取下宽大的眼镜,待到自由布道之时又戴上。这似乎是在含蓄地教导人们,诵读上帝的意旨需要有锐利的目光。
在禀承库尔茨局长的命令前往奥伯恩山调查的路上,雷被一场小小的骚乱阻住了脚步。有人告诉他,一位老人,就住在附近一幢大楼的第二层,已经失踪一个多礼拜了。这种事本不稀奇,因为他有时会外出旅行,但从他的房间里散发出难闻的气味,附近的居民便要求采取措施,看看究竟出了什么事。雷敲了敲门,发现房门从里面闩死了,便借来了一架梯子靠在窗台上,试图从窗口爬进去。他爬上梯子推开窗户朝房内瞧,立即有一股恶臭扑鼻而来,熏得他差点儿从梯子上摔下来。
雷打开窗户流通里面的空气,等到气味不那么强烈后,他紧贴着墙爬了进去。几秒钟后,他便知道事情没有了挽回的余地。一个人直挺挺地吊着,双脚在地面上来回摆荡,脖子上套着的绳子系在天花板上。老人身体僵硬,全身腐烂,面目全非,不过从衣着,从依然鼓凸的、充满惊恐之色的眼睛,雷认出了死者是附近一所一神派教堂的前任司事。他又在椅子上找到了一张名片,正是库尔茨局长在教堂托人转交给格雷格的那张名片。在名片背面,司事写下了一条留给警察的遗言,说他至死都认为,如果真是有人潜入墓室杀害了塔尔波特牧师,那他肯定会看到凶手。他警告说,在波士顿的某处,魔鬼已经降临,并且可能再次残害他们中的其他人,他不堪忍受这种心理上的恐惧,只好上吊自杀。
彼得罗·巴基,意大利人,毕业于帕多瓦大学,现居波士顿,以当家庭教师为业。工作机会少之又少,也不合他的心意,他不免牢骚满腹,不过一有机会,他还是会尽力抓住。被哈佛解雇后,他曾试图争取到其他大学任教。“来自法国或德国的普通教师在这儿兴许能找到一席之地,”费城一所新学院的院长笑着说道,“但意大利人除外!朋友,我们可不希望把学生培养成歌剧演员。”东海岸的大学一点儿都不欣赏歌剧艺术家。管理大学的委员们满脑子都是成见,他们固守希腊语和拉丁语,认为现代语言是天主教徒使用的粗俗语言,既不适宜教授,也没有这个必要。因此,巴基来求职,他们总是婉言拒绝:“谢谢你,巴基先生。”
幸好,战争快要结束时,波士顿的某些地区突然有了学习意大利语的少量需求。一些新英格兰商人渴望开放港口,尽可能学习多种语言。此外,一群靠发战争财致富的暴发户迫切希望他们的女儿接受教育,变成有教养的淑女。一些人认为年轻女子在学法语之外多学一点基础意大利语,乃是明智之举,等她们到了外出旅行(新近在波士顿佳丽中兴起的风尚)的年龄,就会发现这样做可能是值得的。所以,彼得罗·巴基在被哈佛无礼地解雇后,便以给有进取心的商人和娇生惯养的小姐教授意大利语为生。年轻的小姐们不断更换意大利语教师,因为教音乐、美术和舞蹈的老师对她们更有吸引力,而巴基却总是要求她们学习满一又四分之一小时的时间。
这种朝不保夕的生活可把彼得罗·巴基给吓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