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第17/27页)
起初,他并没有后悔,因为每年这个时期,河中都水量充足,所以前两个晚上船并无颠簸。每天吃过晚饭,下午五点钟,船员们会给旅客发一些帆布底的折叠床。每个人便找地方把自己的床打开,铺上行李中的铺盖,再在上面支起针织蚊帐。有吊床的人会把吊床挂在大厅里,什么都没有的人就睡在餐厅的桌上,把整个旅途中绝不会更换两次以上的桌布盖在身上。弗洛伦蒂诺·阿里萨基本上大半宿都睡不着,他仿佛在河面凉爽的微风中听到了费尔明娜·达萨的声音,对她的回忆抚慰着他的寂寥。黑暗里,船踏着野兽般的大步前行,在它的喘息声中,他倾听着她的歌唱,直到第一缕霞光出现在地平线,新的一天突然绽放在荒无人烟的草原和烟雾弥漫的沼泽之上。他觉得这次旅行再一次证明了母亲的智慧,他感受到了在遗忘之中存活下来的勇气。
然而,在顺畅的河水中走了三天后,船开始行进在意想不到的浅滩和迷惑人心的暗流之间,前进得格外艰难。河水变得浑浊,而且越来越窄,两岸是参天大树纵横交错的丛林,只能偶尔遇到一间茅屋,旁边堆着船上锅炉用的柴火。鹦鹉叽里呱啦的叫声和看不见的长尾猴的喧闹仿佛加剧了午间的闷热。晚上,船不得不停在岸边,让大家休息。在那种时候,单单是活着这件事,都变得让人无法忍受。除了闷热和蚊子的烦扰,还得加上晾在栏杆上的一块块腌肉发出的恶臭。大部分旅客,特别是欧洲人,都走出腐臭的舱室,在甲板上来回踱步以度过漫漫长夜,用毛巾一边擦拭不断渗出的汗水,一边驱赶各种活物。天亮时,他们都精疲力竭,个个被叮咬得鼻青脸肿。此外,由于那一年自由党和保守党之间时断时续的内战又爆发了新的事端,为了维持船上的秩序,保证旅客安全,船长釆取了极为严格的防备措施。他禁止了那个时期旅途中人们最为热衷的一种消遣,即朝岸上晒太阳的短吻锷开枪射击,以避免误会和冲突。后来,有旅客为此争论,分成敌对的两派,于是,船长没收了所有人的武器,并以荣誉保证旅行结束后悉数奉还。甚至对英国公使他也没有网开一面:这位公使在起锚后的第二天早晨,便穿上狩猎服,拿着一支精密卡宾枪和一支猎杀老虎的双筒猎枪出现在大家面前。过了特内里费岛,限制变得更为严格,因为在这个岛,他们遇上了一艘高高悬挂着瘟疫黄旗的船。关于这个警告标志,船长没能获得更多信息,因为那艘船没有回答他发出的信号。但就在同一天,他们遇到了另一艘前往牙买加运送牲口的船。船上的人告诉他们,挂痕疫旗的那条船上有两个得霍乱的病人,疫情正在侵袭前方流域。于是,不仅在接下来的港口,甚至在那些为装柴火而停靠的无人区,旅客都一律禁止下船。就这样,在到达目的港之前最后的六天旅途中,旅客们染上了一些监狱中的习惯。其一便是恶劣地传看一套荷兰的色情明信片。这套明信片从一双手传到另一双手,谁也不知道它们从何而来,尽管没有一个跑船的老手不清楚,这不过是船长著名收藏中的一套样品而已。但就是这点儿没有盼头的消遣,最终也停止了,因为只会徒增烦闷。
弗洛伦蒂诺·阿里萨以他那种令母亲忧伤不已、令朋友痛心疾首的矿石般的耐心忍受着旅途的艰辛。他没有跟任何人打交道。日子在他身上轻而易举地流逝。他坐在栏杆前,看着岸边一动不动晒太阳的短吻鳄张着血盆大口等着捕捉蝴蝶,看着受惊吓的草鹭突然从沼泽中飞起,看着海牛用巨大的乳头喂养幼崽,并发出如女人哭泣般的叫声,令旅客惊诧不已。在同一天,他看见河上漂过三具膨胀发绿的尸体,上面还站着几只兀鹫。最先是两具男尸,其中一具没了头,而后漂过一具只有几岁的女童的尸体,她那美杜莎般的头发在船尾的航迹中上下漂浮。他永远也不会知道,因为根本没人知道,他们到底是霍乱还是战争的牺牲品,但那令人恶心的强烈气味污染了他心中对费尔明娜·达萨的思念。
向来如此:每一件事,无论好坏,都与她有着一定关联。晚上,船停泊下来,大部分旅客都在甲板上无所事事地走来走去,而他却在餐厅的瓦斯灯——唯一一盏直到天亮都不会熄灭的灯下,复习着那些他几乎可以背下来的连载插图小说。当他用现实中认识的人去代替小说中想象的人物时,那些反复读过多遍的情节又恢复了最初的魔力,而他向来把那些坏运气的情侣角色留给自己和费尔明娜·达萨。另外一些夜晚,他会给她写下一封封伤心欲绝的信,而后,任它们的碎片漂散在那一刻不停地向着她的方向奔流而去的河水之中。就这样,他挨着那些最难熬的分分秒秒,时而化身为一位腼腆的王子或爱情的卫士,时而又回到他那伤痕累累的皮囊,变回一个被遗忘的恋人,直到清晨吹来第一缕微风,他才坐到栏杆旁的靠背椅上打起盹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