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身陷杀机(第13/15页)

  而目前局势已经到了最为窘迫的地步,就连冬麦播种的时节都拖不到,更不要说明年冬麦春收的时候。唯一有效的办法就是取佛财,所以赵匡胤必须马上回来。而且不管他有没有合适的理由、妥当的方法,他在回来之后还必须马上将灭佛取财的事情付诸实施。带着他所统辖的禁军去做,并且只以他所辖禁军的名义去做。而这一阶段中,各方面会封锁灭佛取财的消息进入宫中,自己也会尽量避开符皇后和朝中大臣。等到事情办成之后,只需推说禁军不归自己辖领,所做事情自己并不知道。所以赵匡胤身为禁军统领,这个黑锅只好由他来背了。至于实际过程中好多不是他赵匡胤能处理的问题,自己可以给他一些特权,让他能够采用最简单的武力方式来解决。反正不管怎么样,就是要在最短时间内把需要的财富得到,及时稳定已经动荡的民心,平息可能出现的兵乱。

  近霸关

  站在草料场门口的赵匡胤已经见到逃税偷运至大周境内的第三批粮食了。这全是由一江三山十八山帮众历尽艰辛由江湖暗道运送过来的,沿途躲避开十一个官府征税、查税的关口。虽然一江三湖十八山的帮众连开几条暗道,并且在大周和南唐边境设三个点来交接存储粮食。但这些偷运进来的粮食数量却远不能让赵匡胤感到满意。眼前这个草料场上就只有不大的十几个垛堆,最多也就够一个小县城三四天的应用。估计另外两个点上的粮草场情况也不会比这里好多少。

  “看来自己当初对一江三湖十八山暗道运输的能力高估了,这偷偷摸摸做的事情在规模上怎么都无法与光明正大做的事情相比。早知道他们只有这样大的能力,当初又何必大动干戈断他们的食路。由此可见,州衙县府上报奏折也是带有大量虚假成分的,定是将众多因自己的原因造成的损失和亏缺都推到了一江三湖十八山身上。如果以后自己有机会批复处理各处地方官府的奏文,一定不能只看表面,而是要查清根本,撇去虚浮。立国之本首在民生,民富则国盛。”赵匡胤此时心中感慨后来都成为他治国的决策方法,并且影响到宋代的好多皇帝。所以哪怕是到了极为弱势混乱的南宋时期,皇家对各级官员的管理都是极为严格的,而对百姓则是尽量给予宽裕政策。史料记载,即便是在弱势的南宋时,一个熟练雇工的工资都高过了知府的工资。

  就在赵匡胤遐思飞驰之时,有快马直奔进粮草场,勒住时喷沫嘶鸣,看得出奔跑得极为疲惫。驰马而来的是殿前传令使,如此千里疾奔是因为有周世宗的金龙御牌给赵匡胤。金龙御牌是唐代后期出现的一种独特令牌,它只代表一个意思——“速回”。这令牌一般时候是不用的,只有京城发生危机或国家出现重大变故时,皇帝急招驻外的将领军队才会使用。

  赵匡胤拿到金龙御牌后并没有慌乱,而是先向传递令牌的殿前传令使询问,在他传令离开京城时,朝廷中可有什么大事发生?内宫有无什么异常?

  在得知京城中没有发生什么异常情况后,赵匡胤估计周世宗让自己急速赶回还是为了目前国内粮食短缺、粮价暴涨的事情,而且可能是和自己留给周世宗的那份密折有关。因为就周世宗的脾气性格而言,他习惯以最直接、简便的方法解决问题,而眼下的情形也真的需要用采取这样的雷霆手段。

  南唐突然提税,虽未动刀兵,却已是攻袭之实。西蜀调兵囤粮于周蜀边界,是有北侵迹象。北汉虽然弱势,但此次大周北征,北汉未受重创,实力依旧,很有可能趁此机会反攻。而辽国虽然连续新败,如果知道了大周此时的危况,也是会重聚兵力报复大周的。

  综上种种情况,以最快速度恢复市场状态,保障粮食的供应和稳定才是缓解局势的根本。与此同时增加军用储备,强化各方边界军防力量,这才可以灭了环伺各强的狼子野心。可问题是这一切都需要钱,一笔倾国库所有都无法满足的资金。而赵匡胤密折中所提的办法不但可以筹措到这笔资金,而且还可以收集到不少军队可用物资,比如说铜、锡、铁等金属。唯一的问题是看柴世宗有没有魄力这样去做,怎样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