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摔死自己的兜子(第5/13页)
“是什么兜子?巧妙之处何在?”韩熙载知道这事情怪不到王屋山,但他很好奇是什么兜子能够让一个人将自己摔死。
“顺势步障的一种,叫‘势泄瀑’,这种兜子的设置形式有很多,手法也不固定,是需要根据刺杀目标的实际步法特点来进行特别设置的。此处和山门口的设置完全一样,都是在这些石阶上做的手脚。”
说到这里,王屋山拉着韩熙载的袍袖走到最靠上的几节青石阶处。
“大人可以仔细看一下,第一层石阶在外沿最右侧垫了一块很薄的石片。这对一般人的上下来说根本不会有什么感觉,但慧悯跛脚下阶时的重落步在这一阶上下来时却是会产生一个朝左的冲劲。而二层靠中一点的内侧多加了一块撑石,这位置正好是慧悯第二步的落脚点。有了这撑石,他的步子势必要往外躲避,这样脚掌就只好落在石阶的边缘上。这样加上第一步的冲劲,就几乎是冲滑进第三步的。而第三步再次重复第一步的垫石方法,只是这一步垫起的幅度更大。第四步重复第二步的设置,只是位置更靠左侧。如此反复,六七步之后,慧悯的脚步便完全不能自控,到最后积聚的下冲势头就如同流瀑一般,生生将自己给摔出去。而这个兜子的巧妙之处就在此处,是将刺杀目标本身作为血爪,让他自己杀了自己。在别人看来就像是出了个意外而已。”
王屋山所说“势泄瀑”原先是一种阵势,为奇门遁甲第四十局“随势如瀑”。但是后来有坎子行(2)的高手将其阵理运用到坎面设置上来。由于设置巧妙、手法隐蔽,所以刺行中的高手再从坎子行的技法上进行借鉴和拓展,最终创出“势泄瀑”这种刺杀技法。
刺行的“势泄瀑”与坎子行“随势如瀑”的坎面相似却不相同。坎面设置是相对固定的,对所有不懂坎理的人都有杀伤效果。而刺行的设置却是有针对性的,只对某个特定的人有效果。它是利用不同的环境,以不同的手法刺杀不同特征的目标。
元代粤人陈高季编著的《胡色杂闻录》中有一则“仙官三摔将”的故事。元代时百姓分为四等,蒙古人、色目人、北方汉人和南方汉人。粤人陈高季为最下一等的南方汉人,所以编著的这部书里好多内容都是耻笑蒙古人和色目人的。这“黄仙官三摔将”的故事是说一个蒙古将军到南方后去游玩大仙观。在观前口出狂言羞辱粤人和大仙,结果进观时没走到阶顶就摔了下来。而且连摔三次,怎么都进不去大仙观。有人说这是神仙显灵惩治蒙古将军,而江湖中的传言却是有高手针对那蒙古将军长期骑马的罗圈腿特点,在大仙观门口石阶上布设了“势泄瀑”。
另求解
“看着像出了个意外?我知道,设兜杀慧悯的人其实可以用各种方法要了他的命,之所以采用这样麻烦的方法其真正目的就是要看着像意外,而且很有可能是要我们看着像意外。”韩熙载分析道。
“很有可能。而如果是这种目的的话,那设置之人肯定在之前就已经知道我们会过来拜访慧悯,并且预料到慧悯一旦知道大人来拜访他,肯定会急匆匆地出来迎接。而迎接的地点要么是山门处,要么就是他一直待着的藏经阁,所以在这两个点设置是最有可能成功的。”王屋山也觉得这样的分析很正确。“这样的话,有个人便成了最大的怀疑对象。”
“你是说顾闳中?我倒觉得不见得。是他推荐的慧悯的,然后再亲自操作或者透露消息给别人杀死慧悯,这做法是在作茧自缚,能设这种兜子的人不会这样愚蠢。”韩熙载真的觉得顾闳中没有这个必要。
“所以才做成意外的假象。”王屋山依旧坚持。
“不用这样麻烦,他之前完全可以不告诉我们慧悯可以破解其中的秘密。再说了,这样的设置还是比较麻烦的。虽然对于一些高手来说并不为难,但对顾闳中一介书生来说却非易事,你也试探过他的身手。还有我们自己府中其实也有不少人知道我们此行目的,他们也应该在怀疑范围之内。”韩熙载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