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断凌碎雾第三十三节 迷宫逃(第3/5页)
这里虽然有鲁家祖先留下的“幻头线”,但其实更像个天然石洞,洞壁上泥污青苔厚厚堆积,很难看出差异来。柴头的眼睛摔得有些肿,眼眶也有些变形,不知道是不是这原因让他大小眼的瞄视有了突飞猛进的进步,竟然一下子就找到了扭口。
扭口在石洞顶上,这种发现应该是正确的。大家心中都清楚,逃出的路径肯定是要往上走的。
扭口在洞顶正中,如果还是一弃和女人两个在这里,那么就算找到扭口也很难出去,因为根本没有立足点可以攀爬。可现在不同了,瞎子腿正弓,手掌一托,给独眼一个借力,独眼便纵上了洞顶。
果然是扭口,独眼在看着很是平坦的洞顶竟然吊攀住了。他的手指勾在厚厚的青苔和泥垢中。当然青苔和泥垢是吊不住他身体的,而是在那青苔和泥垢下面藏着一条折边,扭口应该有的折边。
独眼双手都扣在折边里,然后将身体平吊起来,双脚脚尖在弧形的顶面上一阵乱蹬。随着他的蹬塌,泥垢和青苔大片落下。当然,有些是他蹬下来的,但更多的是因为洞顶有一部分移动而掉下来的。独眼勾扣住的那个折边在移动,随着他的蹬塌在移动,一条缝隙在顶上出现,当这缝隙到达脚掌可以伸入的时候,独眼蜷缩身体,将脚掌踩入缝隙,然后双腿用力,一下子打开了一个三尺见方的长条形口子。独眼没有缩回脚,而是身子勾起,一下倒翻进了口子里。
独眼毕竟是老江湖,他所有的动作程序并没有因为情况危急而省略。所以身体虽然进入了缺口,头却还露在外面,然后侧身掏出火柴,准备像以往那样先弹朵火苗出去,这样可以探一下里面的氧气含量,也可以稍稍观察一下里面的环境。
“不要!”“住手!”鲁一弃和铁匠几乎一同喊出。鲁一弃从缺口打开的瞬间就感觉到里面涌动的气息如同翻腾的烈焰一般,他潜意识中觉得火焰会在这里导致灭顶之灾。铁匠是因为闻到洞口中传出一种混合气体的味道,这味道他经常在燃烧了上好煤料的火炉中可以闻到。
鲁一弃的话对于独眼来说就像是命令。也幸亏是一弃及时制止,要不就算铁匠喊了,他还是会将火柴弹出。因为独眼也是个自信的老江湖,他并没有嗅闻到像古墓中会燃爆的肮哕气味,也没看到整片的磷光。
“千万不要有明火,这洞里有火气。”鲁一弃是在《西域风物录》上寻到火气这个名词的,其实他不知道,《西域风物录》上的火气其实指的是天然气,也可以说是煤气。而这里出来的火气却是硝气,含硝矿石中常年析出的可燃气体。
沉闷的声响再次传来,山体不住地颤抖着,洞顶的泥垢碎石不住地落下。这些现象是在催促鲁一弃他们动作要快。
鲁一弃伸手到女人的怀里,一把扯出了她的丝绸肚兜,远远扔掉。这样的做法明眼人都知道,是怕丝绸料摩擦产生静电火花,燃爆上面空间中的硝气。可是大家奇怪的是鲁一弃如何知道女人里面贴身肚兜是什么料子的,更让人奇怪的是,女人对鲁一弃这样的动作竟然没有表现丝毫的别扭和不自在。
柴头嘴角牵起一点笑意,笑得很是扭曲变形。他随即也将自己挟带的火折丢掉,纵身迈步,在瞎子腿上一个借力,伸左手抓住独眼刚扔掉火柴盒的手,右手在顶上那缺口的边沿上一搭,便上到了上层。
上去了两个人,后面的人要上去就更容易了。瞎子是最后一个上的,他把盲杖给独眼和柴头拉住,一枯瘦的手交叉用力,身子便轻飘飘地攀援而上。
上面一层的空间从环境布局来看是个天然石洞,但洞壁的石质却很不一般。铁匠认得,那都是硝石。也就是说这里其实不是一个天然的石洞,而是由一个硝石矿掏挖而成的。
掏挖而成的石洞被封闭了不知道多少年,让其中充盈了浓厚的火气(硝气)。铁匠嘱咐大家小心,千万不要让挟带的铁器碰到硝石壁,稍微的撞击和摩擦都可能产生火星,发生爆炸和燃烧。
鲁一弃随即也找到石洞中人为修凿的证据,在荧光石的昏暗光线照耀下,他看到石洞的洞壁和顶部有许多的图形,他以前在许多典籍秘本上见过与此相似的图案,只是不知代表着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