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第2/2页)

是,大家都承认,赵顺曾侦破过本市最大的虚开增值税发票案件,他还曾经连续蹲守十八天,抓获一个潜逃十年的金融诈骗重犯。赵顺是个破案好手,但这并不代表赵顺能干好警察这个职业。偏激、固执,与同事无法沟通,轻视领导,这些都是赵顺的顽症痼疾。这也是他在同一个岗位举步不前的根本原因,而他却以此为乐,仍然我行我素。罗洋聘探长的时候是双向选择,就是说他有选择探员的权利,探员也可以选择他,但领导硬是把赵顺安进了他的探组,他无奈也只有硬着头皮接了。罗洋知道,赵顺压根儿没看得起他,或者说,在赵顺眼里,根本就没他这个领导。在老马还没被借调走的时候,探组是四个人,罗洋就让老马和自己搭档,赵顺和刘权搭档。这期间没少了刘权和赵顺之间的矛盾。矛盾的起因大都因为赵顺的性格,解决也常常是刘权妥协。之后老马借调走了,罗洋就和刘权一起干活,赵顺出去时刘权也跟着,但案子上几乎不参与。久而久之,赵顺成了罗洋探组的独行侠,案子自己搞,从来不向罗洋汇报,有急事了还直接找队长。罗洋嘴里不说,心里别扭。但罗洋没有因此而疏远或抵制赵顺。罗洋知道,领导是不会提拔一个连两个人都带不好的探长的,他与赵顺闹矛盾搞分歧,只会给其他探长机会。所以他在忍,而且强迫自己成了习惯。

赵顺得病了,刘权接了赵顺的案子,主次改变了。赵顺变得沉默了,刘权干活积极了,态度也改变了。这些改变让罗洋觉得危险,原本不是这样的人,变成了这样的人,原本不该这么进行的案子,这么进行了,这些表面的改变都一定不如表面的那样简单。是否与利益有关,罗洋还不好确定。但罗洋知道,此时自己该做的,就是明哲保身,说白了就是闪,暂时躲远一点儿,看看再说。

江浩见到了赵顺也很意外,但毕竟是当领导的,他表现得十分镇定,嘘寒问暖了一阵后他把罗洋叫到了办公室。

“罗洋,谁让他回来上班的?”江浩严肃地问。

“江队,他今天来我们都不知道,要是知道我早就向您汇报了。”罗洋回答。

江浩往后仰了仰头,沉默了一会儿说:“鉴于他现在这个情况,就先别让他动案子了,他愿意上班就上班,值加班也照常给他报,什么都别耽误,看看再说。”

罗洋:“好,但是……”

江浩:“什么但是,有话直说。”

“但是如果他非要搞案子怎么办呢?”罗洋问。

罗洋问的,也是江浩在问自己的,同时,也是最难回答的。“嗯……”江浩想了想说,“要是他非要搞案子,你也别拦着,就让他搞,但记住,一定不要让赵顺参与案件中的询问、讯问和抓捕工作,就给他点儿银行查账、工商局调档案的小活儿,千万别惹出娄子。”

罗洋点了点头。“好,我明白了,江队。”罗洋说着起身要走。

“唉,罗洋。”江浩叫住了他。“一定要把握好度,既别和赵顺发生冲突,也别让赵顺在案子中再犯毛病,我知道这么做很难,但你是探长,得负起责任来。”江浩冲着罗洋点了点头。

“江队,我尽力而为吧!”罗洋也冲他点了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