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绳子上的血(第3/6页)
他只是轻描淡写的一句话,眼珠和脑袋同时快要爆裂的感觉却只有他一个人能体会到。没人知道自己是怎么一帧一帧地盯着一段五分钟不到的视频全神贯注地看了四个多小时的,点鼠标的手指都红了。
小吴凑过来看,直摇头:“光线那么暗,我只看出是个人,分得出男女。如果这也能看清脸,可就成仙了。我看悬。”
张弛笑笑,没接话。难度高自然在预料之中,抱怨感叹都没有用。前三个小时,他的画板一直空白着。他变换距离站位,盯视着大屏幕,恍惚间,似乎从模糊的马赛克中分辨出了什么。与其说是分辨出,倒不如说是根据对人体面部结构的熟悉程度推测揣摩出,但总感觉还缺了点什么。
“难度不小?”顾世淡淡地问。
他点点头,在她面前,似乎没有什么可掩饰的,可以安心做自己。
张弛洗净手,给她剥芦柑,一瓣瓣去了丝络,递到她手里。她的气色一点点好起来了,他的心也就一点点从空中沉下来,终于快着地了。她又是一贯地刨根问底道:“难在哪里?”
“像素低,脸部不完整,再加上灯光影响。”
“办法永远比困难多。”
“知道你会这么说,我在来之前总算完成了画像。”
“我想知道你是怎么克服光线问题的?毕竟这是视频画像里你头一次碰到的问题。”
张弛定定地看了看她,顾世嗔怪地回瞪了他一眼:“我知道模拟画像在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就被巴黎人类学研究会的主席路易斯·阿道尔·伯尔蒂龙纳入科学体系。既然是一门科学,还是刑侦科学,是不是应当采用一些刑侦辅助手段来增强效果?”
“英雄所见略同。”
张弛笑着和顾世讲述下午的经过:他合上画夹,就直奔出事的宾馆,在相同灯光环境下,请女服务员在走廊相同位置又用同种角度走了一遍,而后观察视频中的录像,揣摩许久,方才定稿。
“看来,你是误打误撞用了刑侦模拟实验,正好检验了你的画像?”
“不错,画完画像后,除了人体结构的合理性和完整性,我总感觉有点什么不对劲。后来看了一眼画室窗外,阳光普照,那真是茅塞顿开。”
顾世抿着嘴笑:“也就你说得玄乎。”
“还真不是故弄玄虚。你想,平时你们女人逛街买衣服,在商场里穿的效果像登上T台,回家后就感觉不怎么样,什么原因?”
“镜子、光线,还有营业员掌握了顾客心理的花言巧语呗。”
“对,光线对于身材的影响这么大,映照在人脸上当然也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变形,变形的部位、程度,都直接影响了画像的精准度。”张弛看着顾世吃完,递了张纸巾过去,“不聊工作了,好像我们说到现在只有这么一个共同的话题。”
“不然呢?”顾世垂下眼帘。每次遇到这个话题,她好像都想要飞快地逃跑,这多少让满怀期待的张弛有些失望。
“今天医生和你说了什么时候能出院?”张弛掩饰住失落的表情,转身去收拾桌上的果壳。
“快了,如果想要这个周末出院也行。没什么大碍了,在这里怪闷的。”
“你是忙惯了,停不下来。多少人眼巴巴盼着补休和公休呢。”张弛扭头看着她的眼睛,“那正好,这周日是我的生日,请了几个朋友吃饭、唱歌,你也一起?”
周日的聚会,算是好事成双:张弛生日,加之主办的案件的嫌犯到案。嫌犯见了他的画像惊得毫无保留地供认了罪行,想以此获得减刑机会。此刻,众人都不用加班,轻松地用过一餐后,转战早就预约好的KTV包厢,年纪稍大的刘队、顾志昌都借口要休息,率先告辞。
大家都明白,他们是怕年轻人拘谨、玩不开,特意回避的。老樊却是个特例,一直和这帮年轻人打成一片,此刻和小吴两人正活灵活现地站在大屏幕前,坚持要给大家来一段暖场表演,作为送给张弛的生日礼物。
老樊正拿着话筒,模仿着犯罪嫌疑人,捏着嗓子,嘤嘤地哭:“我就知道有这么一天,只是怎么那么快,我还没做好心理准备。”
小吴假装举了一幅画像:“看,这不就是你吗?是你说还是我们说?你杀人的时候,心理素质倒是很强大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