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最有嫌疑的无辜者(第6/7页)
“学霸?”顾世问。
“你去打听打听,我在警校里专业成绩说第二,没人敢说自己第一。”
顾世怀疑地看向陈庭,他在旁边不明所以,听到这句话,忙不迭地点头。
她无言以对,气呼呼地转身离开:“唉,不管你。既然是你自己说的,那我上去汇报了。”
这回轮到顾志昌莫名好笑:“你们这两个孩子啊,有时候真是觉得你们永远都长不大。”
顾志昌在刘队办公室里,两人凑到一起谈事总是关上门吞云吐雾。刘队说:“你手下这两个得力干将走了,队里的工作还是要继续。现在这案子情况不容乐观。”
“他们走了,工作还是可以继续做的嘛。”
刘队笑着说:“看不出,用起人来,你倒是一点不手下留情。一个亲闺女,一个得意门生,就不怕他们太累,压力太大?”
“不是你说的嘛,年轻人要磨炼磨炼,不无道理,有时候压力越大,潜力也越大。你看张弛,最短时间里,不就帮我们用画像找到了两个疑犯?”
“还不是靠你得来的线索,否则哪有那么快?”
“我得来的线索再可靠,看不到长相,又没有车牌、手机这些实质信息,都是空谈。不过人不可貌相,这两个家伙还真是无辜的。审了半天,才知道两人打了赌。”
“打赌?打赌就撞到枪口上来了?”
顾志昌笑道:“可不是,生活往往比小说还要戏剧化啊,什么事都被我们碰上了。”
他把两个人的样子模仿给刘队:“你看,就这两个人,一个说:‘你这个人真够倒霉的,接的第二单生意就出事情,肯定要被警察盯上。’另一个人偏还不信邪,说:‘我改邪归正了,还没人信?凭手艺吃饭,还犯法了?要怪只能怪那老板自己倒霉!’”
刘队听得来了兴致:“然后呢,这也不至于去现场走一遭,故意钓鱼的?”
“还真不是钓鱼,另一人说:‘肯定是你活儿不到位,那防盗窗不够结实,否则怎么还能被撬了?那得有多大动静,费多长时间呢!’被他这么一说,这个人还真动了心,两个人索性打了赌,相约饭后一起去看看现场的防盗窗残骸,又怕太引人关注,因此半夜进去了。”
“带着工具就去了?不怕别人当他们假戏真做,故意找的借口,想再捞一票?”
“要不怎么说他们实诚呢。你别说,我后来了解了下,这两个人还真是一心靠手艺发财致富呢。细究原因,为了家里人。说是在他坐牢期间,老婆等了好几年没改嫁,不能再辜负人家,孩子虽然刚看到他比较陌生,现在亲热得很。想来想去,赚点小钱,人辛苦点,心里踏实。”
“可不是嘛?省得让我们多折腾。可惜这样一来线索又断了。”
门外有人敲门,文静的三声。顾志昌一听就知道是顾世,刑警队里一帮大老爷们,不直接把门撞坏就不错了。
刘队欣喜地让她进来。平时顾世不常来找领导,看她手里拿着材料走进来,一般就是有了进展:“来,快坐,坐下说。”
顾世也不谦让,坐下就递给两人一沓图像资料:“这是根据技侦手段筛选出的手机号码。结合我现在比对的指纹、脚印,目前这几个人有比较大的嫌疑,符合之前团伙职业盗窃的特征。”
“把握大不大?”顾志昌问,他明白女儿是个谨慎的人,但还是想从分析过程中得到更进一步的确认。
他也是在引导女儿回想工作流程,查缺补漏,同时让领导知道其中所做的工作量和工作难度,汇报并不是一个结果那么简单。
顾世明白他的意思,耐心解释道:“之前,递交的技侦手段申请最短时间内审批通过。按照领导的意思,我们采用‘时空定位’的方法,对事发地电讯基站范围内的所有通讯信息进行层层排查、筛选、梳理,划定作案时间范围,确定了有三十五部可疑手机。这些手机机主的共性是事发前没有到过现场,但是在案发时段内,同时在现场出现且有过联系,短暂停留后又几乎同时离开现场。”
“团伙作案嫌疑人的确有这样作案前后频繁联系的特点,这个思路没错。”刘队点头。
顾世接着说:“在这三十五部手机中,根据他们的通讯轨迹和生活轨迹进行交叉碰撞分析,最后又把嫌疑集中到四部手机上,他们的主人之前都从来没有到过这片区域,但在案发前却同时出现在现场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