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幸的名字——藤田组伪钞事件 - 1 -(第3/4页)

展品中有为惩治越狱及违反囚则的囚犯而使用的戒具,是拴在囚犯脚踝的重达四公斤的大铁球,防范囚犯逃跑而将两人一组铐在一起的镣锁,移送囚犯时使用的写有编号的斗笠、手铐、报时的铁钟、红色囚服,等等。

这些用来招徕观众,却让人看了心情沉重的展品,都是监署方面的展示物品,所谓监署就是集治监的管理方。

此外,还有藏青色底子的小仓织(4)上织有红色条纹的狱卒制服,同样藏青色底子的小仓织上织有红色条纹、正面缀有“守”字铜章的呢绒帽,金色条纹上缀有旭日黄铜徽章的帽子,带有波状花边袖章的看守长穿的藏青色呢绒制服,配有金色花纹帽子、金色底子上缀着两朵樱花的肩章,袖章上也缀有三道金色花纹的典狱长制服,以及各个等级狱卒穿着的斗篷状外套,这些外套又分长及膝下和短至腰部的不同制式。

典狱长用的西洋式佩刀为镀金刀柄,上面还缀满蔓藤式樱花纹样,护手也一样,皮制背带前端的卡榫为镀金圆形上浮樱花雕饰。展示柜中还分三层展出了好几把大刀,刀刃在荧光灯的照射下发出白惨惨的森光,越狱逃跑并且敢于反抗的囚犯一旦被抓获就是用这些刀将其斩杀的。

还有用来搜索夜间逃跑者的灯笼。狱卒及看守用的灯笼在笼身上绕有一道黑线,灯笼的上半部画着红色的星星,下半部画着个红色的十字;而典狱长与看守长使用的灯笼则有数道纵向的波纹。前者共五只,后者共三只,与囚犯穿的囚服以及戒具等陈列在一起,营造出一种扬威逞凶的高压气势。

展示室堪称是个明治时期的铜版画世界。

“各位参观者,桦户集治监曾先后更名为桦户监狱署、北海道集治监、桦户监狱,至大正八年废止为止前后共计存在了三十九年。这期间,接连不断关押了为数众多的罪大恶极的囚犯,包括强盗惯犯及著名的越狱犯‘五寸钉’寅吉,偕情妇一同来到桦户的‘明治鼠沙弥’根谷新太郎,擅长伪造纸币的画师熊坂长庵,浪花调里经常唱到的海盗房次郎,明治时期数一数二的女贼‘蝮蛇银’的情夫、人称‘闪电大盗’的扒手鼻祖玉木勘四郎,落魄和尚大须贺权四郎,‘守门人克星’柏熊常吉,等等,桦户集治监因此被称作‘重犯圣地’,哭泣的孩童只要一听到他们的名字立刻就不敢出声。此外,因鼓吹自由思想而受到明治政府残酷镇压的许多民权主义者也被作为国事犯关押在这里。桦户集治监专门关押被处二十年以上徒刑以及终身监禁的犯人,所有囚犯均为男性……”

讲解员的声音仍在继续,安田抬起头看着贴在墙上的一张“桦户集治监配置图”。“整个狱舍占地约五千坪,分布着监署、看守宿舍、监舍、工厂、浴场、炊事房、禁闭室(单人)、病房、训诫室、警备室、厩舍、各仓库等。狱舍的地基用混凝土加固,粗达一尺的栎树圆木整根整根地矗立着做立柱,屋子内部约八成是用木板分隔而成,包括禁闭室在内,狱舍从第一监舍一直到第四监舍,这些监舍的木板墙厚五寸、高十八尺,监舍、工厂等的四周还有一道外栅围着,外栅的四隅立着高高的瞭望塔。狱舍的修建工事自明治十三年开始,十四年基本建成,两年共花去银两九万九千八百五十日元。”安田曾经读过的《桦户监狱史话》(寺本界雄著)一书中这样写道。正对着狱舍正门的二百二十坪监署用房旧址,就是此刻安田所在的行刑资料馆。

“各位参观者,除了本资料馆,桦户集治监遗存下来的还有囚犯们修建的带有精美雕刻饰件的北渐寺、圆福寺,囚犯们植树造林建成的圆山公园杉树林、栎树林,以及因疾病和事故等未及实现新生梦想而死去的一千零二十二名囚犯长眠的囚人墓地……我们将努力做到进一步充实本资料馆的展示内容,同时使陈列更加系统化,讲解更加精细,以便参观者更好地了解这段历史。当然,这需要庞大的经费支持,恐难以很快实现,但我们希望能尽快加以充实,届时欢迎各位再次莅临参观……讲解到此结束,下面请您随意参观。”


(1) 集治监:日本旧刑法下用来拘禁被处以徒刑、流放刑以及终身监禁等重刑罪犯的设施,近代监狱的前身,约明治三十六年(1903)起改称监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