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揭秘 对决 逆转(第7/23页)

“他有可能是这样想的,”相泽谨慎地说,“可实际上很难实现。没有大学敢进行这种危险交易,即便从研究者的操守来说也不允许。而且当时虽然没有官方发表,但研究成果很快就被公布出来了,他根本没有时间和其他大学接触。”

“实际接触似乎也很困难。”香月说,“不过,这样就能解释他的行为了。”

“只能说有这种可能性。”

两名警察点点头。

“我还有个问题想请教一下。”香月说。

“还有问题?”相泽露出不满的眼神。

“现在开始才是关键。”香月回以锐利的目光,“事实上,杉本先生最近也跟某大学接触过。”

“他?怎么会呢?”

“真的。因此我们才猜测他是不是又做出了跟四年前同样的行为。四年前未遂,这次却实现了。”

相泽惊讶地摇摇头,说道:“难以置信。”

“这是真的。”还死了一个学生——香月并未提及此事。

“难以置信。”相泽表情扭曲地重复道,“本来他所做的工作只是编程,并非研究,大学也不会对他表现出浓厚兴趣。专家系统在人工智能的实用化方面走在前头,在学界却并未得到重视。”

“或许也有一些大学需要他的情报吧。”

“不可能。”相泽断然否定,“不只是专家系统,大学对我们企业在做的内容基本都不感兴趣。我们首先考虑的是实用化,他们看重的则是十年、二十年之后。”

“那对于杉本先生再次跟大学接触一事,您怎么看?”

相泽兴致索然地摇摇头。“我想,这跟工作和研究无关。我已经说过多次,就算是四年前的事,我也只能说他可能有那种企图。从一名研究者的职业操守来说,是绝不能容忍这种暗中活动的。”

与相泽分手后,香月和田所驾驶着白色轿车行驶在夜路上,遇到了交通拥堵,就像他们的推理,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手握方向盘的田所连连咂舌,副驾驶座上的香月只好将视线投向车窗外的景色。

“难道……太田是清白的?”香月喃喃自语,“我怀疑他先是让松木倒卖中央电子的研究成果,然后杀人灭口,可是又缺少证据。”

“目前还难以断定。”田所说,“不过也并非完全不可能。更重要的是,松木跟长谷部过往甚密是事实,而长谷部就是太田研究室的一员,这一点也绝非偶然。”

“可是,”香月无精打采地说,“假如长谷部不是死于事故,而是他杀,你觉得凶手的动机会是什么?”

“那还用说?肯定是杀人灭口。为防止他说出与松木的关系,就来了个先下手为强。”

“但我们是先对长谷部的死怀有疑问,然后才开始怀疑太田的。如果太田真是凶手,他应该会更加慎重。”

“也可能是别无选择了吧。”

“是吗……”

道路依然拥挤不堪。堵在前面的是一辆卡车,香月不知道拥堵究竟会持续到什么时候。外面的景色与刚才几乎没有差别,不仅前后的车都走不动,就连并行在相邻车道上的车也寸步难行。

长谷部并非死于事故而是死于他杀,香月等人对此坚信不疑。如果仅从尸体本身和现场状况来看,的确没有他杀的嫌疑。不过,假如凶手事先知晓长谷部会参加同学聚会并在他落水的桥附近伏击,就另当别论了,因为将一名醉汉推下桥并不困难。而且若长谷部真的在桥上小便,那就更顺利了,只须从身后轻轻一推即可,任何证据都不会留下。香月怀疑太田的理由也在于此,因为他自然会对同学会的情况一清二楚。莫非这其中有差错?

香月拿起放在后排座位上的杂志,唰啦唰啦地翻着。杂志是跟津村光平要的那本《科学·纪实》。“专家系统……”杂志介绍了利用计算机取代各领域专家的有效性,准确、客观、高效。

“应该再加上一句,没有人性。”香月自言自语道,田所似乎并未听到。

实用事例有M公司的IC设计专家系统、S公司的生产技术专家系统、D公司的公司经营专家系统等。

“奇怪。”香月咕哝道。

这一次,声音传入了田所的耳朵。“什么?”

“其他技术的实例,比如智能机器人等,一般都刊登公司全称,可唯独专家系统的实例,公司名只用首字母表示。这是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