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御手洗洁志(第4/5页)

于是大叔就绝望了,开始破罐子破摔,开始出没花街柳巷,用粗俗的手法向店里的妈妈调情,但往往会碰一鼻子灰。即便喝得烂醉,也要找家卡拉OK狂吼一番,这样的父亲回到家会被女儿如何对待也不难想象。看官您不用惊讶,他大概以为要博取下属的尊敬,是像探囊取物这么容易的事儿。

于是乎,制造业发达,开国以来以物资充裕著称的日本列岛,就被这批大话精的口水和牺牲者的呕吐物给淹没了。日本人的形象在外国人心目中跌至了谷底。即便这样日本人似乎还没有产生应有的自觉,贪欲蒙蔽了他们的理智,让他们变本加厉地搜刮名牌。一掷千金购买奢侈品,在香榭丽舍大街的餐厅中大放演歌[1],种种劣迹已在外国人心目中声名远播。

回观日本国内,是否还有稚嫩的日本人未达到那种程度?我想仔细找一下应该还是有的,不过他们也倾注了自己的诚意和热情来获得与自己身份相符的成长。只不过等待他们的结局大概和上文提到的大叔一样,喝得烂醉然后回家。

长此以往,日本人似乎变得越来越虚伪。初次见面,要多谦逊有多谦逊,但随着交往的加深,各种隐疾就开始复发。对地位比自己高的人,满口奉承,其实内心却在痛骂对方。对于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就更不用说了,对方地位有多低,自己就摆多大的架子。这种两面不讨好的生活让他觉得忧郁,并且无比失落。不光是在工作时招人厌,即便是在生活中,或许是平日里人缘就很差,所以没有女人缘也是很平常的事。对待女人就像对待部下一样,再加上男尊女卑的观念根深蒂固,一般是好上了就原形毕露。上头的官老爷也是,如果将此等民风看作是理所当然的,那么我看“东洋一等国”的华美梦想纯属扯淡。不过呢,日本之所以会变成这样,政府也难脱其责。高喊“发展经济、经济至上”的口号,终于让日本人的精神风貌沦落到此等地步。

追根溯源,当今日本社会会变成这样,我看是儒家思想造成的。儒家崇尚尊敬长者,尊敬先祖,对于儒家精神片面的理解,致使日本人的思想发生了根本的扭曲。儒家的发源地中国,以及儒家忠实的追随者朝鲜半岛,是将此类道德规范当作宗教上的戒律来看待的。而日本则不然,在日本人看来“仁爱孝悌”只不过是处事格言,最终将其扭曲成“实力主义”、“绝对平等主义”等意义不明的正义。严格地说,这只是将别家的思想按照自己的意愿随意组合产生的歪论,所以今天的日本会如此混乱也不难理解。

朝鲜半岛和日本尤其是日本的敬语和自谦语会随着说话对象与场合的转换越变越复杂。西欧人就不会碰到这个问题,因为他们那里没有儒教。而且在他们的语言中,什么敬语、自谦语之类的也要少得多。

那么来说说御手洗吧。将上述的价值观和御手洗进行比较,就会发现两者有很大差别。要指出不同点也很简单,试观《占星术杀人魔法》其后的作品,就会发现有关御手洗言行的部分全部都用敬语写成,也就是说这些作品的文体风格较为接近翻译过来的欧美文学。假设我的作品是用英文写成的,采用这些词汇以及遣词造句的方式来翻译成日语,我看是较为合适的。

当前日本人没有过多的交流方式可供选择。故而对于长时间罹患自闭症的患者而言,御手洗充当了一名医生的角色。我决定让他用特有的方式大刀阔斧地对日本人进行治疗。也就是说,我决定在小说中塑造一个与“日本病”病症完全相反的人物。

他以轻率言行对待刚认识的人,但随着了解的深入,会发现他越来越有礼貌。对待气势嚣张的人他显得傲慢,对待身份低下、社会地位低下的人,他表现得彬彬有礼。对于女性他可能会出言不逊,但随着交往加深,他会献上自己的敬意。与年长者交往熟不拘礼,与年幼者在一起则随和可亲。

他在生活中总是充满活力,对于和自己一起喝酒的人很有礼貌。绝对不会为了一个兔子窝就出卖自己的未来。他也不在乎开怎样的车,很贵的衣服就不买,对于未来毫无畏惧。大人物的要求他置若罔闻,却花心思来倾听穷人的倾诉。没有地位也没有名誉,被称作疯子他也无所顾忌。总之,为了贯彻他的信念,他义无反顾地驶上与常人相反的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