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哈顿的故事(第5/5页)
我觉得,如果说这个现象对日本的正统建筑界有所启示,可能会让人感到难以接受。我并不打算具体说那个问题中的哪一点对我们有何参考,只要有读者跟我一样,了解曼哈顿岛建筑史的教训,或是理解我写的许多批判现实的作品中隐含着的意思,剩下的只不过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罢了。
曼哈顿岛曾经是个新天地。十七世纪,荷兰人为了摆脱欧洲的诸多限制与拥挤,远渡大西洋,发现了这座“小丘之岛”,并用一百美元买了下来。当时谁也没想到这个地方会如此重要,能成为世上独一无二的通往未来城市的出发点。
迈入二十一世纪后,我也渡过太平洋,在异国四处寻找一块土地,期望能构筑一个拥有先进科学的新王国。我不知道这部作品所说的地方将来是否可以成为另一个曼哈顿,但我期待探索曼哈顿的发展能成为它将来的一个参考。
二○○三年九月一日
[1] 艾利莎·奥的斯(Elisha Otis,1811—1861),生于美国佛蒙特州的哈利斯法克,一八五二年开始在美国纽约扬克斯一边工作一边研发电梯,并于一八五四年全部完成。
[2] 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Ludwig Mies van der Rohe,1886—1969),德国建筑师,最著名的现代主义建筑大师之一。
[3] 勒·科比西埃(Le Corbusier,1887—1965),瑞士建筑师,现代建筑运动的主将和激进分子,被称为现代建筑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