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刚·马卡特(第31/43页)

“是两个人。”

“你确定?”

我站起来说:“要证明这件事很简单,只要在宇宙生物学范畴里检索一下就知道了。”

于是我又坐回到显示屏前,输入巴尔迪这个名字进行检索。结果马上就出来了。

“果然找到了!皮埃尔·巴尔迪,加州理工大学教授,以《破碎的自我》这本著作而闻名于世,是当前宇宙生物学的头号权威。”我说。

“哦!”

“这里还有他的照片。戴着眼镜,一头卷发,的确有点像泰迪熊。而且他和霍金一样,也坐着轮椅。”

海因里希听了,吓了一大跳。“嘿,你也太了不起了,洁,居然真的找到了。原来小熊脚上的轮子是从轮椅上得来的呀!”

“是的,进展相当顺利吧?”

“嗯,我们已经达到第一个目的了。洁,你干得太漂亮了。艾刚在某个地方碰到了这位学者,是吧?”

“是这样的,这我可以保证。”

“那么,接下来只要打电话给这位巴尔迪教授,问问他艾刚的事不就清楚了?只要知道他是在哪里和艾刚见过面,再问问他是不是说过背上长有翅膀的女孩的事就行了。”

“可惜已经来不及了,他前年逝世了。”我看着巴尔迪教授的生平介绍说道。

刚才还满脸期待的海因里希听到后双手一摊,无可奈何地望着天花板说道:“这么不凑巧啊!他死了……那戴森这个人呢?”

我又开始在网上检索起戴森这个名字,但在这个领域找不着。

我说:“宇宙生物学这个领域里没有,我再试试宇宙物理学这方面吧。”

说着,我又在宇宙物理学领域再次检索戴森这个名字,这次找到了。

“有了!克里斯托弗·戴森,普林斯顿大学教授。此人是宇宙理论物理学界的权威,是这门学科的精神领袖,对促进这门学科的发展有相当大的贡献。可是,这位教授的情况更糟,他一九九四年就逝世了。”

“哦,我的上帝!我还以为终于找到答案了……”

“戴森教授写过很多有关太空居住区的论文。另外,他对宇宙生物学领域也十分感兴趣,他所撰写的《电磁性生物》这篇论文在世界范围内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文章主要介绍一种由带电荷的灰尘聚积后产生的、拥有思考能力并能飘浮在太空中的新生物。这种生物拥有类似于人类的神经和肌肉组织,也可以繁殖后代。

“看了这些资料后,海因里希,我记得好像曾经听说过戴森教授这个名字。虽然印象很模糊,但我记得读过他的论文。巴尔迪教授我倒是没听说过。总之我对上述这个推论的准确性非常自信。”

“嗯。”

“不过,海因里希,这些问题的探讨现在才刚刚开始。只找到宇宙生物学家和太空物理学家的名字,这一点还远远不够。凭借手头这点信息我们或许可以找到橘子共和国的位置,但目前还只是站在解决这个艰难问题的起点而已。”

听了我的这番话,海因里希的表情变得不耐烦起来,这让我感到十分过意不去。我这么说并不是有意扫他的兴,这一切都是不争的事实。

H

“你是说,普林斯顿大学和加州理工大学的这两位教授告诉艾刚这些知识时,艾刚不是在美国?”海因里希说。

“不是。”我说。

“为什么?”

“你不是已经通过美国移民署查询过他的签证记录了吗?”

“哦,对,他确实没去过美国。”海因里希想了想,然后问道,“洁,还有一个问题,我怎么都想不明白。”

“什么问题?”

“你认为,这个乍看之下如同纯粹是幻想出来的童话故事,其实背后有正确的科学理论为依据,对吧?”

“是的。”

“也就是说,这些事情将来都有可能发生,对吧?”

“是的。”我说。

“但唯独有一件事除外,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