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魔法二宗的破解(第7/21页)

“没错,荣府上下确实都是这个习惯。你观察得很仔细。”

裘处接着问道:“如此说来,凶手必须亲自挟持叶淑娴,并设法穿过漏网之处,迅速逃离,对吧?那么,叶淑娴一掉下来就会发现凶手不是吗?她为什么不反抗呢?只需要喊声救命,下层的工作人员都会听见了嘛?”

“这个简单,她没有喊叫的机会。凶手使用了乙醚,或是恩氟烷、氧化亚氮、甲氧氟烷等任意一种吸入式麻醉剂,或者针筒麻醉剂。因为事先做了充足的准备,所以只待人一落下,凶手就会趁着她惊慌的刹那间,一击必中。即使反应再快,叶淑娴也没有任何机会。”

“他怎么知道叶淑娴会是第一个掉下来呢?”

“没有人知道叶淑娴是第几个掉下来的。凶手也没有必要算准或者事先安排好,确保叶淑娴是第一个掉下来的。叶淑娴是在第几个掉下来的并不重要。”

“不对吧?如果叶淑娴是第五个掉下来的呢?那么在她之前已经掉下了四个人,对吧?四个掉下来的人位置都是错位的,难道还不会引起工作人员的注意吗?不可能吧?”

“您说得很对,这种可能,有,但不重要。”

“为什么不重要呢?被发现不就满盘皆输了嘛?”

“因为被发现的可能性很小。这里面有一个概率的问题。让我们再来梳理一遍头绪,大家都知道那天晚上在上层的嘉宾位置,是一、二、三、六、七、八,对吧?我刚才拨动了两个数字,那下层的对应接收位置就变成了七、八、一、四、五、六。基于这个序列,完全分析就是这样,一号位置的嘉宾掉下来,将会被七号接收位置的工作人员接住,以此类推,二号将被八号接住,三号被一号接住,八号被六号接住,而六号的叶淑娴没有被工作人员接住的事实被凶手隐瞒了,那么只剩下一个嘉宾,那就是七号,他如果掉下来同样没有工作人员来接。如果那样,他当然会感到奇怪,甚至会开始抱怨,可这是唯一的一个小BUG,仅此而已。在五个嘉宾当中只产生一个漏洞,概率仅仅是百分之二十。好,让我们再来看工作人员的视角,他们中间没有人能预测到在六个嘉宾中有谁不会掉下来,所以每次节目都必须在下层准备六个工作人员。在这种特殊的错位情况下,六个工作人员中有四个将仍然可以顺利地各自接到一个掉下来的人,只有两个不会接到。那么他们俩会因此而觉得奇怪吗?不会。他们都觉得一切正常。为什么呢?因为他俩都会认为是另一个人接到了掉下来的嘉宾,这是由于总会有一个嘉宾胜出而不掉下来的缘故。理所当然的猜测,形成了心理上的盲点。”

“但是……”

“即使唯一可能的发现者,那个掉下来也没有人负责接住的嘉宾,也就是那百分之二十的概率,这个人就一定会因此而大闹吗?不会。大多数嘉宾根本没有看见过下层是什么样子,多数人连下面应该有人接这一点都不知道。即使他知道,因此而闹起来,闻讯而来的工作人员也会息事宁人,尽快将事态平息下去。日常工作中出了错,大家总是设法隐瞒自己的失误来减少损失,这是每个人都会进行自我保护的本能。这个错误同样会因此而消失。而事实上,这个错误根本没有发生过,因为在叶淑娴的失踪被人发现后,导演马上就终止了节目的录制。”

“不对不对,不是只有一个人错了,是五个人都会搞错了本该接收的人才对嘛!”

“不。另外四个嘉宾都被下层的工作人员接住,没有人会知道自己本来是应该被谁接住。反之亦然,四个工作人员接到了掉下来的嘉宾,没有人需要对甄别掉下来的是谁而负责。他们的工作,只是接住一个‘人’而已。”

“终于明白了。真是鞭辟入里的推理啊!”

裘处看上去很满意。

贺科叹道:“凶手的计划还是存在一点点的漏洞哦!不能算完美无缺。”

“真正完美无缺的犯罪,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高智商犯罪和低智商犯罪的根本区别在于,谁更懂得概率运用的真谛,谁会更加巧妙地进行利用。此外,所谓完美犯罪,并不在于它被发现的概率数值为零,而在于高智商犯罪能使这个数值尽量地接近于零,或者让破案的人相信它是零。真实的物质存在,和我们的认知中对此存在的理解、描述和解释,绝对不可能完全等同。实验的目的,不过是实验者尽最大能力地去接近,并模拟出这个存在的轮廓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