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魔法二宗的破解(第11/21页)
大家纷纷起身上楼,走到储藏室里检验窗户。
可以清晰地看出,用来连接玻璃与窗框的介质确实是玻璃胶。
虽然如此,可大家仍不明白千行的意思。
“没人发现的细节是,整幢大厦的玻璃安装都是通过橡胶条来固定的,这儿用的是玻璃胶。介质完全不同。那么,既然凶手做了手脚,为什么没有被我们发现呢?因为凶手把二十四层全部玻璃与窗框的介质都换成了玻璃胶。所有进行现场勘查的人,都只想到了跟临近的玻璃进行比对,至多是与整个楼层进行比对。却没有人想到,破解的钥匙,是需要和下一层,乃至整幢大厦的玻璃来比对。为了掩盖这一块玻璃的秘密,凶手偷换了整层玻璃的橡皮圈。为了掩盖一棵树的秘密,他建造了一片森林。”
众人又回到二十三层会议室的窗边细看。
果真如此。
“我还是不太明白,请详细说明一下吧。”观众席上有人发话。
“嗯。凶手实施偷换概念的行动过程是这样的。
“第一步,准备工作阶段,将二十四楼整层玻璃与窗框之间的原有橡胶条全部拆除,同时A点的玻璃也被拆除,形成了杀人所需的悬崖。然后,他使用玻璃胶将除了A点的其余玻璃全部进行永久固定,A点玻璃临时用东西顶住,处于可活动状态,剩下的玻璃胶则放在桌上备用。
“第二步,等待阶段,从A点扔个矿泉水瓶下去,找到垂直的落地点,再将叶淑娴的专车放置在这个点上,自己则到达B点的玻璃窗边,等待五点的到来。
“第三步,实施阶段,时间一到就用工具立即砸碎B点玻璃窗,然后以最快速度奔向A点,并将叶淑娴推下。两个动作之间只需要五秒钟。
“第四步,善后阶段,将A点的玻璃装回窗框内,用剩余的玻璃胶进行固定。完成了这些步骤之后,凶手就通过步行楼梯和盲点区域,顺利地撤离了现场。当然,他不会忘记带走那块易拉宝。实施犯罪的整个过程动作迅速,衔接流畅,完美无缺。”
会场一片死寂。
人们眉头紧锁,各自按照自己的想象,努力还原着真实的情形。
“这就是‘南辕北辙’之谜的核心部分。我知道各位的心里一时还不能接受这样的解释,对于各种细节仍心存疑虑。下面是提问的时间,我将一一解答各位的困惑。谁先来?”
贺科先开的口:“叶淑娴被劫持后的一天半之内,被藏在哪里呢?如果凶手是动手的当天将她送入皇冠大厦,好像不太容易,因为将被害者送到二十四层的同时,凶手还必须完成另一个任务,那就是将她的专车准确地停到那个指定位置。从早上四点开始,车管员就上班了,会一直坐在北门口,这个时候停车就会被看见,还必须打交道。这明显不合适。如果是夜晚的话就不同了,因为车管员下班了。难道……从被劫持的那个晚上开始,叶淑娴就一直被关在自己的办公室里吗?”
“猜对了。关在别的地方太危险。这叫……灯下黑。调取十一月九日晚上的监控,就可以证明这一点。所有车辆都必须经过南门外的喷水池才能进入,监控上一定有记录。因为是叶淑娴的专车,所以当时保安并不会因为觉得奇怪而上前盘问。大厦里加班赶夜工的公司不少,所以叶淑娴有没有出来,也没有人会关注。”
“凶手有叶淑娴办公室的钥匙吗?”
“他使用叶淑娴身上的钥匙,因为他是荣家人,对此很熟悉。”
“你的意思是,凶手把她扔在办公室里就立即走了吗?”
“是的。不过,他还需要为后天的行动做一些准备工作,然后才能走。准备工作分为几点。一是拆除二十四层玻璃窗的橡胶条,再用玻璃胶重新安装好除A点玻璃之外的所有玻璃窗。二是A点的玻璃窗和垂直落点是这样处理的。去除橡胶条之后,他打开A点玻璃,并扔下矿泉水瓶,然后将玻璃装回去,暂时保持嵌入窗框内的状态。为了不被风吹倒而导致玻璃破碎,我想他会使用事先准备好的木条做一个临时性的固定框架。三是被麻醉的叶淑娴此时快清醒了,凶手会在叶清醒之前将她五花大绑,并固定在椅子上。然后在她嘴上贴好严实的胶条防止喊叫,最后在她头上套上黑色的纯棉透气布袋,使得叶淑娴一直处于黑暗状态而失去脑垂体的自然平衡。四是将叶淑娴专车停入指定位置,他收走矿泉水瓶。做完了这些,凶手就可以收工了。另外,还有一点准备工作是在从前的某一个白天已经做好的,那就是拍摄北便道院墙的照片,出入手法和现在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