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π的邪恶力量(第6/9页)
待众人散去之后,荣应泰表示有事需要与安力为私下面谈。安力为知道他的意思,有些话当着家人的面不好说,怕引起恐慌。因此荣应泰方才一直保持着沉默,但这并不代表他一无所知。
安力为和荣应泰约好,半小时后在紫檀书房见面。现在,他最需要做的是和小刘一起梳理一番思路,迅速得出粗略的统一意见。荣应泰请他们先到钢琴室就座,那里是荣府最安静的房间。
根据方才的综合勘查,刘晓伟已经画出了一张凶案现场的草图。
从现场的方位上分析,光复叔的卧室处于荣府四合院区的第二进院子东北角,共有三条基本路线可以接近。
一是从荣应泰卧室所处的第三进院走出来,二是从仆人居住的第一进院走进去,三是打开东小门,从外部进入第二进院。反之离开亦然。
第一条路线根本不可能,因为荣应泰的第三进是四合院区最里层院子,没有其他出口,夜晚更是除了他自己绝无旁人,凶手没有可能进出和逃离。第二条线路可能性稍大,因为仆人们都已熟睡,凶手潜入容易一些,当然,他必须在府内进行长距离潜行才能到达目的地。第三条线路可能性最大,从外部涉法渡河并打开东小门的话,是进入管家卧室最短最直接的路线。但即使这也存在一些问题。
方才安力为进屋前仔细看过了,东小门并无丝毫被破坏的痕迹。而据根叔和周焘陈述,出于安全考量,这个门极少被打开,钥匙也只有一把在光复叔身上,现已被勘查人员封存,门外的吊桥一直是悬起的状态,几乎没使用过。在安力为看来,这个东小门或许只是起到防火通道的作用吧。
而无论来自何方,千行关注的那条藏獒大熊,才是凶手想要自由出入并实施谋杀的最大障碍。想要越过这条猛犬的视线进门,根本不可能。那么,凶手自由出入,难道猛犬没看见,还是它被下了药睡着了?
没看见的可能性很小,显而易见。被下药的可能性呢?也不大。这条猛犬只认光复叔一人,是荣俊旭当着大家面说的,其间没有任何反对的声音和异样表情,情况应当被视为属实。那么,它应该只会吃光复叔送来的食物。藏獒和普通犬不同,不吃嗟来之食的。光复叔根本没必要给自己的犬下药,别人则想下也下不了。

图6 光复叔遇害现场
千行提出一种猜想,如果罪犯是光复叔熟知的人,是光复叔自己偷偷打开了东小门,放下吊桥请他进来,那么藏獒就有可能因为那人和光复叔在一起而不吠,动物本能的惯性使然,那人走的时候藏獒也可能不吠。
安力为和刘晓伟都认为千行的猜想很有参考价值,只不过现在还不能证实。对于行动路线的分析,三人认为可以暂时告一段落。
方才的初步询问之中,还出现了时间上的矛盾。
根据法医小孟的现场判断,光复叔的死亡在两点之前,而荣俊旭却在两点五十五看见了他在走动。
究竟是小孟的判断误差,还是荣俊旭记错了、看错了时间?撒谎?还是别的什么原因?
小孟的临场判断几乎没有出过错,安力为一直很信任。而对于荣俊旭的回忆,看上去也不像有假。安力为从警多年,侦讯经验非常丰富,哪怕对方有一丁点身体、手势和眼神的变化,都逃不过他的法眼。
还是千行提出了猜想。
倘若凶手出门时穿着与死者相同的衣服,假冒成光复叔的样子,从荣俊旭的窗前走过,那么在深夜里,即使荣俊旭对光复叔再熟悉,也无法明辨真伪,更何况是在没有心理准备的情况下。那么,凶手的行动路线就合理了。他可以堂而皇之地保持光复叔的姿态走出四合院区。
这种方法,在古典推理中是常用的替代与混淆身份法,目的是对尸体死亡时间进行有意误导,从而为凶手自己制造出成功的不在场证明来。
当然,这只能称为推理猜想。
安力为很了解推理和刑侦之间的区别,就好像书本与实战,确实存在着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即使这样,安力为还是很佩服千行的推理经验与大胆设想,因为任何案件的侦破都是从感知与猜想开始的。他明白,由于自己在工作中过于务实,笃信过往经验,有时就存在思维不够开阔的弊病。尤其在以往对付智能型犯罪的案例中,这种思维枷锁,曾经阻碍过破案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