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案 昆虫失羽(第5/8页)

这一点引起了沈建国的注意,因为导致虫子没有羽化的原因有很多种,其中最著名的说法就是生物学家达尔文进化论中的观点。达尔文曾说过,在一个经常刮风的小岛上,所有昆虫都褪去了羽翼寄生土壤,是为了避免被强风刮走的一个进化手段,有翅膀的都被吹走死掉了,而没有翅膀的反倒生存了下来,这就是物竞天择的初始原理。

按照达尔文的观点,这是一个长期演化的过程,或许要经历好几个昆虫世代,那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如果这个结论成立,那么死者所处的环境一定有着某种特殊原因,导致成虫不能羽化或者放弃羽化。这又要结合气候等一系列问题进行综合分析,显然在这件案子尸体上的虫子没有足够的时间演化出别的物种。所以,这种可能性基本可以排除。

还有一些更加贴合实际的说法,一是密封环境,当尸体被密封到空气稀薄的角落,活动空间小,氧气不足以让昆虫羽化;二是生物成分,昆虫的生物结构如果改变了,那么也可能导致成虫不能羽化,简单来说就是化学剂影响生物结构。如果尸体上有能够改变昆虫生物结构的化学剂,那么死者的死亡原因为中毒的可能性极高。

尽管如此,作为一个资深法医,光凭借成虫没有羽化就草草判定死者死于中毒仍然显得比较草率。所以,沈建国选择将收集的虫子样本继续检测完毕。

接下来便是幼虫。沈建国注意到,发现的幼虫不论从样本中还是在现场,较之成虫都为多数。

幼虫基本可以判定为一类幼虫,它们体形粗肥,黄白色,体节的棘环除腹面和边缘有小棘外,主要是由宽大钝头的棘组成,排列较疏,口钩端部长,为基部的两倍,咽骨背角上缘中部平直,咽骨腹角的下缘显著地向后延长。综上特征,和红头丽蝇的3龄幼虫极为相似。但是,其第5、第6腹节背方无后缘棘带,所以是反吐丽蝇的3龄幼虫。

所以,能够确定成虫基本上是反吐丽蝇。

借此推算,死者死亡时间在11天之前(成虫7天,3龄幼虫4天,也就是11天)。

但是,死者失踪时间总共才6天,意思是死者6天前还生龙活虎,可11天之前就已经死了?这不科学!由此可以确定死者一定是死于中毒,那么死者身体上种种奇怪的现象也都可以解释了。

沈建国立刻联系到了高健。

“你要申请分子生物实验室?”高健眉头紧蹙。

“是。”沈建国回答道。

高健揉了揉太阳穴,对沈建国说道:“要知道,分子生物实验室在我们市就那么一间,若没有特殊情况,是不会轻易使用的。”

“我现在怀疑死者死于中毒,关于毒物的特性很有可能就是破案的关键,你说这算不算特殊情况?好钢就得用在刀刃上,眼前正是实验室发挥作用的时刻,我想上级也能理解。”沈建国言辞凿凿地对着高建说道。

“你能确定死者是死于中毒?”高健再三问了问。

“绝对没错,我敢担保!因为我检测到的尸虫都受到了非常大的影响,先不论幼虫的生长周期被加快,单论成虫失羽(没有成功羽化长出翅膀的昆虫)这一点,只有两种可能,一是尸体处在密封空间内,二是人体中毒。你也知道,尸体是在一个开放的外部空间,所以两种可能只剩下一种。”沈建国说道。

高健思虑了一阵才说:“那好,我这就去申请。对了,根据你给过来的检测报告,死者已经确定身份了,死者名叫陈强,男性,38岁。据知情人报,死者生前是个无业游民,和另外两个地痞流氓经常在一起,三人是良平县出了名的恶棍。其他两人分别是张斌和刘洋。你怎么看?”

沈建国下意识地从胸口拿出了打火机,正准备拿出烟盒,却注意到高健投来的犀利的目光,他那刚放在口袋里的手又收了回来:“不好意思,我思考事情的时候就想抽烟。”

高健的关注点显然不是在这里,“那么,这件案子你怎么看呢?”

沈建国将打火机塞入胸口,然后说道:“既然是这样,我觉得陈强被仇杀的概率非常大。但是,其他两人的嫌疑也不低,先带来审问一下,或许案子会有新的进展。尸体上已经难以提取到有用的信息,但我相信虫子是不会说谎的,昆虫样本没有问题,只要你能够将样本中所含的毒素解构出来,那么案子一定可以有新的突破。但是,我总觉得我忽略掉了什么重要的东西。所以,我准备再去检验一下尸体,看能不能找到新的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