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一缕深心(第5/15页)

也有人称春秋时的相思树早已枯死,现存梓树是唐人所植。然而世人所关注的其实不是相思树的真伪,而是那凄美的打动人心的爱情故事。唐代大诗人白居易《长恨歌》之名句“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即据此而来。许多红男绿女赶来性善寺,并非真心拜佛,而是为了到寺外相思树下一许永结同心的心愿。迄今商丘犹有歌谣唱道:

长相思,终难忘。声声呼唤在睢阳。青陵台上埋恩爱,相思树上话凄凉。棒打鸳鸯滔天罪,千秋万代骂昏王。

黄河和杨守素二人听闻这段爱情故事,极感新奇,均道:“等拜完神佛,一定要来拜拜这相思树。”

四人正要斜插走下山路时,忽听到前面相思树下传出“嘤嘤”的女子哭泣声。刚刚听完相思树的故事,便听到有女子哭泣,未免有些悚然的感觉。

黄河道:“奇怪,谁在这里哭泣?守素,你过去看看。”杨守素应了一声,走入了林中。

过了一会儿,哭泣声停止了,传来“啪”的一声脆响,随即听到杨守素道:“你这个小娘子好不讲理,为何一上来就打我?”一个凶巴巴的女子声音道:“谁叫你在暗中偷窥我的?我打你一巴掌还是轻的。你再不走,我还要再打!”

包拯听出那女子声音正是内侄女张小游,大吃了一惊,忙赶过来叫道:“小游,你在这里做什么?”

张小游乍然见到包拯,意外之极,随即醒悟自己脸上还挂着泪珠,慌忙背转身去,手扶在其中的一棵相思树上。

沈周忙道:“黄兄,杨兄,我先领你们进寺上香。这边请。”当即朝包拯使个眼色,引着黄河、杨守素先去了。

包拯知道张小游是个假小子的性格,没有半分女孩儿的骄矜,却不知她受了什么委屈,竟然要躲来这里哭泣。等众人离去树林,才上前问道:“出了什么事?是祖姑姑责骂你了么?”张小游道:“没有。”

包拯道:“那你为什么躲在这里哭?”张小游道:“没有为什么。”转身抓起包拯的袖袍,往自己脸上抹了两下,恨恨甩开,赌气去了。包拯忙追了过去。

到山门口时,沈周正等在那里,叫道:“小游,你还好么?”张小游却理也不理,径直进去了。

包拯道:“你站在这里做什么?”沈周道:“我是特意等在这里告诉你,董浩董公的女儿董平,你的未婚妻,人也在里面。”

包拯“啊”了一声,恍然有些明白过来。虽然他一直弄不大明白少女的心思,但看起来小游应该是在为这件事哭泣。可那天晚上,她听到他订婚的消息,明明是欢天喜地的呀,反倒是他自己,看到她高兴的样子后,心中很不是滋味。

沈周叹了口气,小心翼翼地说出了那句最令包拯心痛的话,道:“你该明白,小游是你的侄女,这是无论如何都无法改变的事实。礼制摆在那里,又有什么法子呢?走吧。”

性善寺依山势而建,有三进院子,算不上什么大寺,最盛时也只有数十名僧人。寺内有口重约五千斤的大铁钟,钟声洪亮,悠扬飘荡,远闻数里,听之使人心旷神怡。曾有游僧来到寺中,抚钟感慨道:“未扣时原是惊天动地,既扣时也只是寂天寞地。”颇见禅机。

最奇特的是,这口钟与商丘城中东大街钟楼上的大钟音律一致,可以产生共鸣,人们往往在听到性善寺钟声响起之后,又紧接着听到了钟楼上的钟声。因为钟楼方位在性善寺之西,所以民间有俗语称:“东边撞钟西边响,西边撞钟东边鸣。”

包拯和沈周进来禅心院厅堂时,不独见到了包母张氏和寇准夫人宋小妹,果然董浩夫人和女儿董平也在这里。董平生得一团和气,娴雅知礼,见过礼后,只安静地站在母亲身后。

包母很是高兴,道:“想不到拯儿今日会来,正好董夫人也带着千金来性善寺上香,这可是天作之合。”

董夫人也随口附和,又各自聊起一些包拯和董平小时候的事情。

包拯尴尬之极,正不知道该如何自处,张小游进来告道:“外面来了几名大官人,说是来见寇夫人的。这是拜帖。”转头递给沈周,蛮横地命令道:“你念给寇夫人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