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城笑·雨霖铃(第3/5页)

她常艳羡地问:“如何令皇上那么痴恋?普天之下,娘娘您是最幸福的人。”

她不知,她始终不知,每个人的心上,都住满了伤口。无论哪一个伤口痊愈,另外的伤痕仍旧在。而幸福却是构架在伤口之上,一如万千花朵的凋零。

她说:“来世我一定要做像娘娘这样貌可倾城的女子。”她有倾慕的恋人。我曾见过她眼眸绽放的闪亮光芒,听过她喜悦的歌声,看过她千娇百媚的笑容。

可是,那天,她趁着给我梳头的缝隙问我:“娘娘,你不爱皇上,对不对?你接近他,不过是有其他的目的?如果你伤害了皇上,总有一天,你的心会疼。会那么的疼。”

我一惊,握住她握发的手:“你如何知道?”

她凄弱地笑:“您望向皇上的眼神,从来都是假意逢迎,而不是真心微笑。可是,您对杨青鸾大人,却是另一般柔情似水。”

我说:“小莲,你就不怕说出真相后,只有死路一条?”

“娘娘您不会。虽然我不知道您为什么要仇视皇上,但我想总有理由。而且,就算所有人都误会您,但我知道,您是天底下最善良的人。所以,请不要伤害皇上,我从来没有见过皇上对一个女子那般宠爱与呵护,哪怕是昔日的梅妃亦不曾。”

小莲说得对。我不会杀她。因她说惟一一个看穿我心的人。我虽被义父的仇恨灌满。但我要给自己什么理由,放弃9岁那年的血腥以及多年来的不甘与忿恨。

此时,义父已加紧计划。在他和安禄山的精心筹谋下,李林甫终被革职抄家。唐明皇为讨我欢心,特命义父为国师,青鸾任大唐宰相,赐名杨国忠。计划进行得很顺利,只待实际成熟,安禄山在北方发动兵变,便可轻取皇城。

我劝义父停止一切:“就算大唐亡了,隋朝复国了,那又怎么样?不过是更换了一个皇姓。可是百姓又将遭受多么惨重的创伤,离乡背井,沿街乞讨。而那些作战的兵士,他们还要死伤无数。难道你愿意看到那样的局面吗?”

义父冷笑:“时至今日,你认为自己还可控制全局?”他字字带恨。我不明所以。临走之前,义父又丢下一句莫明的话:“你若真要破坏我的计划,别怪我无情。”

没多久,青鸾来找我。他对一切全然不知情。我虽让他警惕义父,却也不能说得太直白。以为他会懂,他却始终都不懂。

他先是紧张地张望四周,然后自袖腕中取出一笺纸:“杨花落,大唐亡。”

那是青鸾从义父书房中无意拾得。青鸾与我都不明白,义父写这六个字的用意。直到全长安都开始流传这首诗,群臣大动干戈地讨伐,我才知,义父想用这句谚语,让大唐亡得其所,顺应天意。

我亦终于明白,义父所说的无情,原是想让皇上在江山和我之间,择其一。他以为李隆基定会选江山,而他,便可借刀除掉我。谁知,李隆基当着群臣的面,斥责那只是无稽之谈。

我问义父为什么要这么做。他说:“任何人都休想破坏我的计划。我策划隐忍了多年,一直在等待时机。眼看即将得逞,如何能收手?”

“可是,对大唐有恨的是我,我都决定放弃了,为何你还要在仇恨里执著?何苦。”义父根本就听不进去。他望我的眼神,恨不得置我于死地。

公元755年11月,安禄山即将攻入长安城,义父在此时倒戈。而青鸾惟一一次没有听他的话,他选择留在长安城,而不是与义父投靠安禄山建的大周朝。

他说,一旦我也走,玉环必死无疑。我不能走。他将一切罪名揽在身上。他问我是否还记得义父的笔迹。

他说:“皇上曾我义父的来历。给我看了两封信。一封是当年告密杨氏一门是隋朝王室之后,一封是不久前告密当今贵妃就是当年的漏网之鱼。两封信出自同一人之手。而那纸上的自己,与当日我拿给你看的六字字迹,一模一样。你明白吗?我是到今日方知,而我与你,却助纣为虐多年。我们都是傻子,被人玩弄于鼓掌之间。可是,那个人,我一直视他为父。”

没多久,中年的青鸾就在大殿上刎剑自杀。大多的鲜红,结束了一个生命。而我,我活了下来。我纠结着最后一口气,望着我说:“玉环,请为我好好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