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第32/34页)

七月十四日下午三点十分,仓野从新宿返家时,那扇门其实并未上锁。

当时进门后,看到踏板前有两双鞋子时,仓野曹说过他有股奇妙的感觉吧!其实,那只是下意识的疑问,也就是眼前有鞋子,难道入口大门没上锁?当时,这种想法若爬上意识表层,应该就可以终止错误!但仓野的情绪却偏向于有人来访的喜悦。待事后回想时就已察觉,大门是上锁的,有鞋子是非常奇怪的一种逆转解释。换句话说,认为大斗上锁的错觉,在那个时候已经化为完全的事实了。所以,那日的情形,各位应该也能明白吧!或许当时他也是忘了锁门就迳自前往雏子家,待返回住处想用钥匙开门时,这次注意到了‌‘手感’不同,只不过在那一瞬间,应该也没多说什么吧!但是当他拉开大门时,那种‌‘也许……’的想法如闪电般掠过,他感到一阵恐惧而当场呆住了。没错,仓野当时注意到自己犯下的错觉!

那么,假设十四日下午三点过后,仓野返家时,外面的大门并未上锁,情况会有什么样的改变呢?只要冷静思考,就应该能够了解。第一就是,那并非什么‌‘颠倒的密室’;第二是,高统靴的主人是杀害曳间的凶手的可能性非常小;第三——这是最重要的——则会怀疑那桩命案究竟是否为杀人事件。没错,坦白说,曳间并非遭人杀害,他只是亲手结束自己的生命,是自杀!”

三人感觉上似乎已陶醉在奈尔兹的说明中,已经没人想回答。但他们清楚地意识到,此刻正在继续重大的审判。

‌“换句话说,关于最初的事件,警方的判断最正确。例如被利刃刺杀的尸体,要判别是自杀或他杀,利刃刺入的位置与伤痕的角度关系就非常重要。自杀的状况,通常是由下往上刺;至于他杀则正好相反居多。警方乃是根据这种科学性的观察,再经过该方面的专家透过各种检讨之后所下的判断结果,因此信任他们应该是没问题……当然,这只是结果论!

说明至此,各位应该已经都明白了吧!那双鞋子的主人是霍南德。当然,布濑目击三点左右前往仓野住处拜访的也是霍南德。霍南德发现了曳间胸口插着利刃死亡,是的,他的情形恰好与仓野是相同的状况。当然,霍南德也受到凶嫌还躲在建筑内的恐惧所威胁,想要逃走而慌忙跑下楼梯,但正巧仓野回来了。问题是,霍南德并不知道,还以为可能是凶嫌返回现场,所以慌忙躲进厨房的窗帘后方,等仓野过去之后,也没好好穿妥鞋子便慌忙逃离仓野的住处。

亦即,在七月卅一日前的时间点上,知道曳间是自杀身亡的只有霍南德一个人。他最初当然很困惑,但是,看着案情的进展,警方似乎也认定那是自杀,所以他就更加确信。重要的是,那起命案对我们来说之所以必须认为是他杀,主要是来自大门从外侧上锁,而且还故意让人见到鞋子,以及躲藏于现场的凶手印象。这让一开始并未在场的霍南德,很容易便可推论出那是自杀的结论。十七日聚会时,我虽然对于霍南德不像是平常的他感到有些疑问,但若认为他知道一切,而且抱着观赏余兴节目的态度,以窥视大家的反应为乐,这也同样能有圆满的解释……只是霍南德由于兴奋过度而犯了一项重大的错误,为了让一切更加有趣,说出‌‘犯行必须是连续杀人’之类的话,结果这成了他的致命伤,他应该连做梦都没想到,荆棘之冠结果还是回到自己头上。

但是,仓野注意到自己的错觉了。若考虑他在那一瞬间的心理,我实在不忍目睹……他在曳间的尸体前流泪,发誓替他报仇,认为只要能找到与曳间的死亡相对应的杀人手法,他会不惜一切去执行的这种精神状态却在现实中碰壁,完全粉碎。他失去了秤量曳间死亡的天秤另一边的秤锤,同时那也成了他的精神破绽……推理竞资席上,仓野叙述的推理,只不过是诉说他自己的心理状态,若将内容中的甲斐改为他,曳间的姊姊改为曳间,恋爱感情改为复仇感情,整个推理内容就是他自己的心理告白了,这只要确定根户提出的突变理论图形就知道了。若一开始就知道曳间是死于自杀,仓野当然也不至于杀人。然而,一旦执着于替曳闻的死亡复仇为目的,对仓野来说,就不得不把自杀的真相推向虚构的一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