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是政小僧(第5/6页)

“从是政小僧之名来推测,能想象是在府中附近的公司或工厂就职……同事都是所谓的低水准人物,所谈的话题不外是哪位明星何时举行婚礼以及最受欢迎的歌手是谁等等,他根本不屑也不懂。

在这种无趣的生活持续之间,内心逐渐产生不满。你看,这次被狙击的都是偶像型歌手或明星,对不?

至于非偶像级人物也遭攻击,是想接受美容整形的……这也能同理推测。也就是说,他认为女人只要天生貌美总有办法出人头地,但,男人却不行,于是,他对于想美容整形的女人也怀有恨意……“或许,A是投考东大或哪一所著名大学的落榜者!准备重考的日子是很难熬的,很容易让自己产生自卑感。可是,他的个性又极自负,内心潜藏着比什么明星、歌手都优秀的意识,在这种错综情结交错之下,很多人会偏激的做出连自己也不明白的行为……这种情形不知心理学家如何称呼,但……”

不过,有人提出和这些意见完全相异其趣的假设,此人是妇女问题的评论家,也是女性服饰设计师。

“说不定所谓的‘是政小僧’是女人呢!而且是脸上有灼伤疤痕或什么,不得不放弃结婚的女人……不过,未被灼伤之前她本来非常漂亮,一定会很气愤,恨不得让对方脸孔也被灼伤,结果连希望接受美容整形的人都迁怒了。她会认为,鼻梁稍微低一些,没有双眼皮,也算不得什么,为何还要奢求?

“虽然因为这样就寄送炸药给对方是有些不可思议,但,那种心境也非无法了解。”

4

挂断田丸冴子弟弟打来的电话之后,松永沉吟良久。他心中既兴奋又焦躁,有些无法集中精神思考,脑海中又浮现田丸冴子那病恹恹的苍白脸庞……会只是偶然吗?

松永意识着这点。这样的偶然并非是不可能,但,在目前的阶段作出如此断定却很危险!

可是,另一方面他也有着自己也许想得太多的不安。知道大东电铁巴士爆炸事件的被害者中有田丸冴子时,松永一时错觉责任在于自己,他潜意识里觉得是自己拜托对方做那种间谍般的事,她才会成为爆炸事件的牺牲者,直到现在,那种意识仍挥之不去,混乱他的思考方向。

松永心想,自己在追查P国前任大使的绯闻,想知道尼迪伦大使住进哪家医院,拜托田丸冴子调查。但,第二天,田丸冴子就被是政小僧所炸,双腿受重伤。

另一方面,在知道尼迪伦大使住进的医院之名称时,发现该医院的护士之一也和田丸冴子同样是是政小僧狙击的对象。这种错综关系,松永觉得实在太不自然。

不久,他拿来是政小僧事件的所有资料,重新开始阅读。并非对是政小僧事件有深入追查的意欲,而是认为或许可自其中找到解开此“偶然”之谜的关键。

对这一连串事件,他发现几点疑问或矛盾!

①寄送给明星、歌手的炸药,除了最初两椿之外,几乎皆未被引爆,这是因为报纸大幅报导第一椿事件后,引起接获包裹邮件者的戒心。

若是这样,是政小僧何不改变手法?(好像其目的并非让炸药引爆)②调查当局推定发生于剧场的两椿炸药事件也是是政小僧所为,但,真的是那样吗?那两椿事件中的炸药,不论在构造、形状等方面,都和寄送给演艺人员的有相当差异,而且皆无是政小僧的签名。

③寄送给大宫壮年病医疗中心的护士元濑顺子之炸药,依原宿警局的公布,比寄送给其他人的爆炸力都更强,这代表何种意义?截至目前为止,一般咸认为在这一连串事件中,元濑顺子被狙击只是凶徒信手拈来之行为,但,是否正确呢?若凶徒的目标以演艺人员为主,只是偶然在周刊杂志见到她的姓名和住址,就顺便也送给她一个“礼物”,那么,演艺人员收到的炸药分量岂非应比她的更大?

④大东电铁巴士的爆炸事件若和以往之例相比,其特征很明显。凶徒自4月中旬寄出炸药包裹后,有很长一段期间销声匿迹,现在又再引起事端,理由何在?(警方推断凶徒是利用这段期间研究新的引爆方式,但,只要多少具有炸药知识之人,定时炸弹的原理等于是常识,根本不必要如此长的时间)⑤另外,爆破巴士的行为和寄送炸药给演艺人员的行为,在炸药方面是有共同点,但若考虑其对象,难道不能认为本质不同吗?亦即,一方是以某特定人物为目的,另一方则以不特定多数人物为目的。狙击电影女明星、歌手可谓无动机的犯罪,但让巴士的不特定多数乘客受伤,岂非更是无目的的行动?有这样的本质差异,仍断定是同一凶徒的犯罪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