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猪肉(第3/8页)
“他最后打电话到‘芳乐园’旅馆,理由又是什么呢?……”丹那刑警问道,“尸体越早发现,他的危险性不是越高吗?”
这个问题不用想也知道。鬼贯警部在回答之前,先替丹那刑警斟上酒,又让女服务员再送酒来。
“尸体越晚被发现,行凶时刻的缓冲弹性越大。假定汤田真璧是被推断为,在十一月二十九日晚间遇害,那么,他的不在场证明,就起不了什么作用了。因为,曾我吾一自称搭乘的122次列车,在当天下午的五点钟之前,就已经抵达热海了,如此一来,自己不就更加可疑了吗?”【贺氏藏书·ll841123精校】“我懂了。”丹那说完,再也不提什么问题了,伸手拿起新上桌的热酒壶。这意味着他的一切疑问,都被鬼贯警部给解开了。
“丹那,我看我也喝一杯吧!……”
“对不起……”
鬼贯警部替丹那刑警斟满酒,然后也替自己倒上酒。
“我们为汤田事件的解决干杯!”
“还有!为明年有好的开始干杯!”
两个人以眼神致意,碰了一杯。桌上的猪肉火锅,“咕嘟”、“咕嘟”地不断冒出热腾腾的香气。
创作手记
鲇川哲也
即使同为本格推理作品,也分成了以揭穿犯人真面目为重点的名侦探类型,以及本人自《佩特罗夫事件》以来所写的凡人侦探类型两种。这两种类型,从写作手法上来说,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异,同时也关系到作者本人是否擅长。每位推理作家,都会选择比较适合自己的类型,进行写作,而我,则正是不擅长创作名侦探类型小说的那一类人。每每拜读横沟正史先生创作的金田一耕助系列与高木彬光先生创作的神津恭介系列作品时,我都会感叹:作者竟能构思出如此高深、复杂的情节。在不久的将来,本人还会发表一部星影系列的作品,但要说到本人的“主场”,则非鬼贯警部系列莫属了。
话说回来,想必各位早已熟知,埃勒里·奎因先生主编的推理杂志《EQMM》①了,这本杂志如今正得到全世界读者的热捧。但在战前,他还创建了另一本名为《神秘故事同盟》的杂志,只是不久便停刊了。本人依稀记得,奎因先生在那本杂志中,发表过一篇有关推理小说科学评分法的文章。文章主旨在于:将推理小说(确切地说是本格推理)分成二十个项目,进行依次评分,在此基准上,判断作品的优劣。这个方法,至少在对本格推理小说作品进行质量评判时,是非常科学的,只要对其加以应用,就能在评定推理大奖时,避免个人感情的介入。或许这也就是奎因将其定义为“科学评分法”的原因吧。
①全名为《埃勒里·奎因神秘杂志》。
铺叙稍嫌啰唆了,言归正传。那个评分法的其中一个项目,便是上文提到的“构思”。当然,有前戏有高潮,情节起伏、波澜壮阔的小说,读来必定兴致盎然,但对本人来说,作品中难逃凡人侦探,要对嫌疑人逐一追查的模式,为此我苦下心思,至少要让读者不感到无聊。因此,在各位给我的“构思”打分时,请从这方面入手,进行判断。
在我进行创作时,会让笔下的侦探四处奔波,寻访相关人员,但依旧收获平平。这样一来,不仅侦探累得够戗,读者也开始觉得无聊了。然后我会趁此机会,让侦探最后寻访到的相关人员,做出意外的发言,给案件调查带来一缕光明。情节发展的齿轮,就在此时“咔嚓”一声,向前转动一格。本人就是在此设想之上,进行构思和创作的,只是有时候会成功,有时候也会事与愿违。各位读者在阅读我的长篇小说时,可以试着注意这些关键之处,或许会増添许多阅读乐趣。
昭和三十一年(一九五六年〉,讲谈社出版了拙作《黑色皮箱》。三年后,这本《憎恶的化石》也在同样一家出版社出版了。当时,讲谈社还提出了富有其特色的一个新企划。即召集对推理小说感兴趣的纯文学作家,与专门从事创作推理小说的作家齐聚一堂,让他们一人创作一本长篇推理小说,并出版成一系列竞创作品,这无疑是划时代的绝妙提案。
我依稀记得,这一提案的作家见面会,似乎是在新宿的某料亭①中举行的。因本人向来对于参加这类聚会,感到十分头痛,因此经常无故缺席,也因为这一原因,我甚至不太清楚,参与企划的都有哪些作家。心想反正出版之后,所有的作品,都会一一收入我家的书架,因此,也就没有必要,知道得那么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