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相之章:加贺恭一郎的阐明(第6/8页)
你为什么突然对这个秘密紧张起来?不管是日高取得照片书写《禁猎地》之前,或是新书发表之后,都没有迹象显示他曾跟第三者提起照片的事。这样看来,你不认为这个秘密会一直保守下去吗?
请你不要到现在还想编造日高用照片威胁你的谎话。这种临时撒的谎很快就会被揭穿。不说别的,这根本不像老谋深算的你会做出来的事。
我猜这和藤尾美弥子有关,她的出现把一切都搅乱了。
因为《禁猎地》一案,她打算和日高对簿公堂,日高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也只好走这一步,于是你突然不安起来。会不会有一天,那张讨厌的照片被当成呈堂证物送进法庭?!
这是我的猜测,我想,从日高开始写那本小说以来,你就一直抱着不祥的预感,时时刻刻提心吊胆。藤尾美弥子的出现让你的恐惧达到了顶点,你终于下定杀人的决心——这是我的推测。
但光这样还无法解释所有的事情。不,事实上,以上这番推理漏掉了最重要的一件事。
那就是,你和日高邦彦到底是怎样的关系?
因为不想让不堪的过去被公开,于是杀了握有证据的人,这可以理解。只不过,这个知道秘密的人平常对自己亲切有加。难道你不认为,就算日高和藤尾美弥子的官司陷入胶着,他也会继续替你保守秘密吗?
在你的自白书里,你极力描写你们之间充满憎恨的关系。但在那些谎言被戳穿的现在,就必须舍弃这个前提。
我们仅就目前掌握的事实,来审视日高如何待你,得到的结论如下:虽然你们从初中之后就没再碰面,日高仍大方地接纳了曾在初中时期仇视他的你,恢复了你们的友谊。不只如此,他还替你介绍出版社,让你能在儿童文学界立足。而在与藤尾美弥子的多次谈判中,他一直都没有提到与《禁猎地》这本书有密切关系的你。
综合这些事实所呈现出的日高形象,与他少年时的情形非常吻合。曾经有人告诉我:“不管对谁,他总是非常亲切。”
我想,至少日高是真的把你当好朋友看待。这么一想,一切就都通了。
但在得出这个结论之前,我还花了一点时间。怎么说呢?这和我先入为主认定的日高实在相差太多。事实上,在调查日高少年时代的过程中,这个观念一直牵绊着我。于是我想,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矛盾?是因为我读了你伪造的自白书?不,在更早的时候,我就对日高抱有某种成见。这个看法从何而来呢?终于,我想到一件事情。
我想起你一开始写的案发当天的记录。
那份记录里,我只注意与案情直接相关的部分。事实上,在一个很不起眼的地方,暗藏着一条意味深远的线索。
看你的脸色,你应该已经猜到我要说什么了。嗯,是的,我讲的是杀猫那件事。那只猫是你杀的吧?
我找到了农药。你屋外的阳台摆了两盆植物,里面的土验出农药的成分。你做完毒丸子之后,不知该怎么处理剩下的东西,就把它和那些土混在一起,是吧?
找到的农药和从猫尸上验出的农药属于同一种。嗯,尸体还没有全部化掉,饲主把它装进箱子,埋在院子里。
邻居的猫很讨厌,你曾听日高提起这件事吧?或是你读过那篇名为“忍耐的极限”的短文?你们俩的感情那么好,应该是直接听他讲的。
你做好了毒丸子,趁日高夫妇不在家的时候,偷偷放到他们家的院子,猫于是被毒死了。你为什么要这样做?理由只有一个,就是我从刚才起一直讲的,为了刻画日高的形象。
因为这次事件,我对文学界多少有了些了解。我记得在评论作品的时候,经常会用到“性格描写”这个词。当作者想让读者了解某个人物的时候,直接说明陈述的效果,远不如配上适当的动作和台词,让读者自己去建构人物的形象。这就是“性格描写”吧。
你在虚构那篇手记时就已经想到,必须从一开始就让日高的残酷形象植根于读者——也就是警方心里,而你设想好的情节就是毒猫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