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腐烂的尸体(第2/4页)

再说,早春的深夜特别冷,路上也不会突然变坏的,敏也把鼻子凑近灵柩,没有闻到特殊气味。

那么,怪味是从那里冒出来的呢?唔,好像来自脚下的土坑里。

“不,怎么会呢?”

敏也摇摇头。这时,他蓦地想起土质很松,似乎早已被人掘过。尽管自己有意寻找土质松软的地方,但是这儿也太特别了。

不祥之兆在敏也心中急遽扩散。

“不会的。肯定是自己吓破了胆,为了寻找逃走的借口,淘气的鼻子故意作崇,才闻出了怪味!”

敏也狠狠训斥着自己,继续挥动铁锹。他认为每掘一锹都是检验自己勇气的尺度。一锹,再一锹地挖下去,突然,铁揪传到手上的感觉大变,锹尖儿铲在软乎乎的东西上。

“哎,这是什么呀?”

敏也把铁锹一插,手电筒对准了墓坑。透过微弱的光环,他看到了不该出现的景象。异臭一阵阵扑来,但他的嗅觉已被熏得失灵了。

刹那间,敏也的心眼看就要爆炸了。与其说是害怕,不如说是吃惊。当被吓傻的神经刚一恢复,敏也啊的一声悲鸣,抱头逃出树林。

橡子林起风了。树梢在黑暗中沙沙地摇曳着。

三月十五日深夜,在东京都东大和市辖区多摩湖畔的丘陵地带,从树林中发现一具男尸。发现者是居住在东村山市的初中生,因掩埋心爱的动物偶然掘到尸体。

初中生跑回家,倒在床上不停地颤抖,父母十分疑惑,经再三追问,才说出看到了腐烂的尸体。父母急忙报告了警察署。

由110号台接到报案的警视厅通讯指令室立川分室当即向所辖署和在辖区内担任巡逻的干警发出指令,让大家火速赶赴现场。

由于发现者年幼,再加上意外的惊吓,对现场状况解释不清楚,但是从掩埋尸体的地点推测,他杀的可能性极大。

大批警察接到命令,以最快的速度先后赶到白天都很少有人进去的丛林之中。在寂静的深夜,最先到达现场的是由发现者担任向导的巡逻车,附近派出所的外勤人员也随后赶到。

现场处在浓密的橡子林里,车灯的光束照不到,只能利用手电筒从事保护现场的简单作业。不一会儿,总署的法医和技术员也急如星火地来到现场。

由于周围地形复杂,又是在深夜,所以几路警察联合作出决定:暂时保护现场,等天亮后再进行正式调查和搜索,并派人把发现者送回家中,改时间再详细了解发现尸体的经过。

翌日上午八时半,开始全面勘察现场。

尸体蜷缩在中学生为埋葬爱犬而掘开的坑底。技术员举起照相机拍下现场,待仔细搜索过周围之后,才动手挖掘尸体。

死者是三十多岁的男性。为掩盖受害者的身份,衣服全被剥光。因天气寒冷,且埋在土中,尸体变化不大。随着现场勘察的进展,众人绷紧了每一根神经。

从裸尸掩埋判断,多半属于犯罪所致,而且尸体有明显的他杀痕迹——颈部出现绳子的勒痕。同时发现脑后部左侧的颅骨塌陷,似为钝器敲击所伤。最后结果要等法医鉴定后才能确定,不过据估计,犯人有可能没把受害者勒死,随即施以钝器,然后埋在远离人家的树林中。

死者生前的营养状况良好,稍胖,四肢肌肉不发达,基本上不从事体力劳动。

法医从死者右手食指和中指指甲中发现微量的人体组织残片。这是重大线索,大概是受害者反抗时从犯人身上抓挠下来的皮肤。

由于被埋在阴冷的土中,残片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埋在土中的尸体变化仅相当于空气中的八分之一——完全能够鉴定出血型。同时,只要测出残片附着在被害者指甲中的时间,即可推算出犯罪的时间。从而大大缩小办案的调查范围。

警察对现场及其周围也进行了细致缜密的搜索,但是除了少年丢下的动物的“灵柩”和一只小铁锹外,没有发现其他有助于破案的东西。

尸体当天作了解剖。综合各方面的情况,确定为凶杀案。立川署立即成立了专案总部,负责侦破此案。

死者身份很快被查出。

警方与报案的离家出走或失踪者的名单逐一对照,结果发现与一月上旬和妻子同时失踪的国本开发公司的经理国本多计彦的特征相一致。总部立刻让报案人国本数久前来辨认尸体,证明死者确是国本多计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