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过敏源遗物(第3/4页)

龙栖塘畔没有漆树,也找不出使多川过敏的办公室用品,而多川确确实实在这儿过敏了……

难道是从外面搬到办公室里来的什么东西诱发他过敏吗?专案组办公室设在相模警察署的二楼,原来是署员训示室。成立专案组时,新搬进了一些新桌椅和几床供临时值班用的被子,增装了电话机,给每人备了一个豁牙缺口的茶杯。

此外还有什么呢?对了,还有在发案现场保存下来的资料,其中有死者身上穿的衣物,裹尸体的帆布以及扎尸布用的麻绳。其中会不会有能引起多川过敏的刺激性物质呢?

“多川君,你过来一下!”本间说,“怎么样,你觉得这些物品之中有没有能引起你过敏的漆味?”

“这里面?”

多川流露出惊奇的目光。

“请帮我确认一下吧!”

其他同事也都感到好奇,看着多川将这些东西重新检查一遍。

“我明白了,果然是这个。这些物品中有漆味,虽然只有一点点。就是这种气味引起我过敏的。”

“这样看来,死尸是从有漆树的地方搬来的。”

本间满意地点了点头,他终于找到了这百思不解的难题的答案。

“到底是怎么回事?”

组长问道。

“多川君是新调来我们组的,到这之后他才出现皮肤过敏。我设想过敏源可能就在这间屋里,而且刚才已判明死者身上的衣物沾上了一点漆液。虽然死尸在水中泡了好长时间,但衣服上的漆味仍留了一点下来。这可能是因为被防水性能很好的帆布包裹着的缘故吧。但我同时也想,或许是因为死者被害之前身上的漆味相当浓重的缘故。然而,龙栖塘畔并无漆树,所以说,尸体有可能是从有漆树的地方搬运过来的。”

“那一带的山野中长有很多漆树。”

“死者是死后不久被沉入池底的,解剖验尸业已确认了这一点。因此,我估计杀人现场离池塘不会太远。”

“对。池塘附近有漆树吗?”

“对凶手来说,究竟是将尸体搬到池边方便呢,还是将活人引诱到池塘边方便?”

“移尸方便,但途中的危险却较大。”

“若在死者活着的时候用花言巧语将她骗来,则不会有这种危险性,因此我现在考虑会不会是先将被害人带到池塘附近,就地杀死后再沉到池中的。”

“是在池塘附近有漆树的地方下手的?”

“对。我们最初的搜查只是以池塘为中心的周边地区为对象进行的,所以有可能漏掉了杀人现场。”

“搜索范围还应扩大。”

专案组长下了结论。

3

在本间的建议下,警方再次对龙栖塘周围进行了搜索。考虑到罪犯是先到池塘附近,在那里作案后再往池塘去的,所以便以池塘为中心,先在周围3公里的范围进行搜索,如果没有任何发现,再一点点扩大搜索圈。

搜索的焦点是那种适合漆树生长的湿润、肥沃的土地,特别是带有小石子的黑土地。

在松树、橡树、柞树、枹树等大树下,长着茂密的矮竹和菝葜丛。拨开这些密丛,便可看到匍匍于地面的苔藓和羊齿类植物,还有各种缠脚裹足的蔓藤植物。刑警们依照指示,将草根都扒开检查,看看初期搜查时遗漏的作案现场是否有罪犯遗留下的物品。

哪怕是一点点碎片、一丝丝犯人疏漏形成的盲点也是好的,因为那也许就会成为通向罪犯的线索。

他们摸爬滚打,身上的衣服被荆棘扯得稀巴烂,浑身沾满了蜘蛛网,却仍未发现漆树。

在池塘附近,找不到能开进车子、长有漆树的地方。“恐怕还是杀死后再移尸过来的吧!”

刑警们中有的人很快就丧失了信心。

“多川君,还没有什么感觉吗?”

被当作漆树感应器的多川巡查不时被人催问,可他一点也没觉出反应。时间在流逝,疲惫感在加重,夕阳西下,树林中渐渐暗淡下来。

突然,多川大叫一声:“这儿有漆树!”

在多川所指的方向,有一棵七八米高、树皮呈灰色的阔叶树,叶长5至10公分,每枚叶片又派生7至11片小叶,叶状呈椭圆形,前端短而尖。

“这是漆树吗?”

“是的,一碰就会过敏,所以必须小心。”

对漆树特别敏感的多川已是一副浑身发痒的表情了。